第25部分 (第4/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事件。訊息傳出,世界各國紛紛指責,日本呈現狼狽緊張的氣象。日本害怕列強幹預,決定無條件停戰,接著提出苛刻之極的和約草案。
病榻上的李鴻章致電朝廷,日本索取的賠款過巨,中國“萬不能從”;日本要中國割讓東北,中國“萬不能讓”。李鴻章說,如“和局必不能成,兩國唯有苦戰到底”!
4月17日,經清廷最後批准,中國和日本簽訂著名的《馬關條約》。這個讓中國蒙受奇恥大辱的條約共11款,包括規定中國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賠償日本二億兩白銀。
談判桌的兩邊,聚集著中日兩國一批歐美留學生。55歲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是幕府時代的留英學生,“明治維新”後,他曾參加巖倉具視代表團赴歐美考察,1882年再次赴歐洲考察憲政制度。52歲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曾赴歐洲考察。
李鴻章身邊的3位“參事官”,伍廷芳畢業於英國林肯法律學院,曾是香港執業大律師,在軒尼詩任總督期間出任立法局議員。羅豐祿是當年船政學堂第一屆學生中成績最優秀的,他以翻譯的身份和海軍學生一同赴英國,在倫敦琴士學院學習理科;馬建忠是護送留歐海軍學生的工作人員,到法國後,進大學學習法律、政治、外交,獲得博士學位,他精通多國文字,是《紅樓夢》最早的西文翻譯者,第一部系統研究漢語語法的著作《馬氏文通》出自他手。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他們(4)
李鴻章的身邊,聚集了一批完全不亞於日本的西學人才。可是中國的西學人才,在19世紀末絕無可能涉足政治,絕無可能影響決策,絕無可能像伊藤博文和陸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