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荀子·樂論》)。我們中國人喜歡吃,這個事情也很簡單。我的想法是中國在遊牧社會,羊大了,吃羊肉,就覺得美得不得了。從這開始,從味覺開始,然後是美人啊,就到了眼睛了。很美的音樂,就到了耳朵了。是不是這麼個道理?中國美和西方美不一樣。根據我們中國人的美,我們認為什麼是美,我們認為是五官,不光是眼睛和耳朵,一官或兩官。講美學的話,應該講眼、耳、鼻、舌、身,不能光講眼睛和耳朵。其感覺之美,雖性質微有不同,其為美則一也。在中國當代漢語中,“美”字的涵蓋面非常廣闊。眼、耳、鼻、舌、身五官,幾乎都可以使用“美”字。比如眼:這幅畫美,人美,自然風光美;耳:樂聲美。鼻:香味美。舌:味道美。只有身稍微困難一點,但是從人們口中常說“美滋滋的”,也可以表示“舒服”,這樣使用到“身”上,也就沒有困難了。要把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的美都納入美學框架,把心理和生理所感受的美冶於一爐,建構成一個新體系。
從國際關係方面來說,世界要和諧,國與國之間就要互相尊重,進行文化交流。我認為文化一旦產生,其交流就是必然的。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沒有文化交流,就沒有文化發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無論誰都擋不住。從古代到現在,在世界上還找不到一種文化是不受外來影響的。交流也有壞的,但壞的對人類沒有益處,不能叫文化。對人類有好處的、有用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的東西交流,才叫“文化交流”。一種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時代性。一個民族自己創造文化,並不斷髮展,成為傳統文化,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個民族創造了文化,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別的民族的文化,要進行文化交流,這就是文化的時代性。民族性與時代性有矛盾,但又統一,缺一不可。繼承傳統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國文化,進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時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這個問題是會貫徹始終的。
中國自先秦時代起,就不斷地與周圍對內對外進行交流。對內是各民族之間進行交流,對外是與周邊國家進行交流。世界上的文化體系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構成的東方文化,和希臘羅馬乃至歐美文化構成的西方文化之間不斷地進行交流,形成了今天世界上燦爛輝煌,千姿百態,各具特長而又互相聯絡的文化,給全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幸福和繁榮。文化交流是雙向的,中國文化在漢唐時代如日中天,既吸收外來文化,又把自己的優秀文化毫無保留地送給東西方的其他國家,羅盤、火藥、造紙、印刷傳遍了整個世界。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和諧”是中國文化的精髓(6)
對中國與外國的文化交流,我的基本觀點是“拿來”與“送去”兼顧。就目前來說,要更重視“拿來”,就是把外國的好東西“拿來”。這裡涉及到上述有關文化的三個方面,都要拿。“物”的部分,當然要拿,咖啡、沙發、啤酒、牛仔褲、喇叭褲,這一系列東西,只要是好的,都拿。心、物結合的部分比方說制度,也可以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心的部分,要拿價值觀念、民族性格。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念、思想方式,不能馬馬虎虎,得把弱點克服,要不克服的話,我們的生產力就發展不了。
2007年9月1日
2007年1月季羨林翻閱新書《真情季羨林》
季羨林與愛貓在湖邊嬉戲
哲學的用處
我曾在很多文章中說到過自己的一個偏見:我最害怕哲學和哲學家,有一千個哲學家,就有一千種哲學,有的哲學家竟淪為修辭學家。我懷疑,這樣的哲學究竟有什麼用處。
高明的人士教導說:哲學的用處大著哩,上可以闡釋宇宙,下能夠指導人生;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靠哲學來總結,世界人民前進的道路靠哲學來指明;人文素質用哲學來提高,個人修養用哲學來加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話都說得很高,也可能很正確。但是,我總覺得有些地方對不上號。我也曾讀過西洋哲學史,看過一些中國哲學史。無奈自己稟性庸劣,缺少慧根,讀起來總感到有點格格難入。這就好像夏蟲不足與語冬,河鰍不足與語海,天資所限,實在是無可奈何。
今天看《參考訊息》,讀了一篇“英國大學生緣何喜愛古典哲學”,喜其文簡意深,不妨抄上幾段,公諸同好。文章說:“儘管現代哲學有著迷人的外表,但是那些深一步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