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4/4頁)
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波羅的海國家、喬治亞,獨立建國的記憶猶新,獨立的呼聲極高。但它們只佔蘇聯的一小部分,且自然資源稀少。至於其他的共和國,情況要複雜得多,結果根本就無法預料。
改革時期的民族衝突開始於1988年,它不是什麼反莫斯科的運動,而是採取了兩個毗鄰共和國暴力衝突的形式。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歸屬問題發生衝突,該地區絕大部分是亞美尼亞人,但又處於亞塞拜然範圍內。蘇聯當局派兵去重建該地秩序,但也無法找到使衝突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同年,“愛沙尼亞民族陣線”開始在那些波羅的海共和國中煽動更大的自治。
接下來的一年,大規模的民族運動在蘇聯的邊疆地區風起雲湧:包括全部三個波羅的海共和國、喬治亞共和國。1989年的民主改革,為這些共和國中長期處於地下狀態的民族運動公開活動並尋求選民支援提供了機遇。1989年4月,發生了一次關鍵性的事件,蘇聯派兵到第比利斯、喬治亞去鎮壓民族運動,繼而引發了一次流血衝突。這導致各地掀起一股反對中央政府使用武力的浪潮,特別是在新的蘇聯議會和大眾媒體中,這種反對尤為強烈。被世人稱為“第比利斯綜合徵”的這次反對浪潮,使得政府很難再次考慮對鬧事的共和國作出大規模的軍事反應。
1989年期間,幾個鬧事的共和國——波羅的海國家、喬治亞、現在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