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家劫舍的綠林豪強、闖蕩江湖的各類人士,乃至稱霸一方、為人所懼的痞棍,都會被畏懼者恭送一頂“好漢”的帽子。
乙。聚義
“聚義”是“好漢”們結合起來的專用詞。遊民們凡是在“幹大事”(大多是干與當時法律相牴觸的事情)時的結合,這種結合有暫時的,也有較為久遠的,都稱之為“聚義”。“聚義”這個詞產生以後是用於遊民的組織化過程,遊民在社會上爭取自己的利益,面對的是強大的有組織的政府和帶有組織色彩的宗法網路,而他們則是無權無勇的個體。要使自己強大就要組織起來。最簡單的組織是結拜義兄義弟,“聚義”是結義的發展。不過“聚義”始終沒有像“好漢”那樣得到主流社會的普遍認同。遊民把自己的結合加一個“義”字以自慰,可是在主流社會的人們看來,“聚義”這個詞仍然帶有綠林色彩。
丙。義氣
“義氣”是“義”的通俗表達,本來是一回事。但自“義氣”這個概念產生、並在中國最早的通俗小說《水滸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中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以後,它逐漸獨立了出來,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道德觀念。當“義氣”這個詞隨著通俗文藝作品流傳到民間的時候,下層社會的人們就把它看作是下層社會人們互相幫助的道德,但其希望回報的思想還是隱隱蘊藏其中的。
丁。江湖
《水滸傳》第一次描寫了遊民生活的江湖,這個“江湖”充滿了刀光劍影、權謀欺詐,與文人隱居的江湖迥然不同。它脫離了宗法網路的羈絆,構成了與主流社會不同的具有某種獨立性的隱性社會。這個“江湖”是確實存在的。它的構成主要是遊民和社會上其他階層中的甘於自外於主流社會的邊緣人物。這些人物都知道它的存在,而且要儘量在這個領域中有所作為、建立自己的名號與地位(用現在的江湖隱語說就是“揚名立萬”),不要幹違反只屬於這個領域原則的事情。“江湖”這個詞對後世影響最大。《水滸傳》中的江湖本來是遊民生活的空間,這裡本是違反法紀、為非作歹的淵藪;而後世把許多非官方的場合都稱作江湖,特別是新派武俠小說把“江湖”浪漫化、文人士大夫化,使得人們幾乎不知江湖的本來面目。《水滸傳》中“江湖”的出現本來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但這個語詞也帶動了“江湖”的發展,推動隱性社會的運動。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遊民社會的話語體系(2)
戊。上梁山與逼上梁山
後世能和“綠林”齊名、並作為民間武裝反社會力量稱呼的是《水滸傳》的“梁山”。自從“水滸”故事的“梁山”這個詞產生後,它就不是那個坐落在今山東省的小土山包了。它成為造反者的聖地,給許多武裝反叛者以想象力,成為他們敢於把造反事業堅持下去的精神歸屬。為了說明“上梁山”的合理性。書中從第七回起敘述了好漢林沖被迫上梁山的過程,透過這個故事,讀者把同情心都交給了林沖,並從內心贊同他這個選擇。“逼上梁山”這個詞就是這樣產生的。這就給了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受到不公正待遇、又得不到伸張的人們以勇氣。“上梁山”與“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過程與歸宿。
己。不義之財,取之何礙
這是智取生辰綱之前晁蓋對吳用說的話,指他們即將劫取的“生辰綱”。劫取財貨者代代有之,可是在《水滸傳》之前,沒有如此理直氣壯地為這種掠取作辯護的。這個道理在“水滸”的語境裡很容易被讀者接受,蔡京、梁中書都是臭名昭著的壞蛋,他們的錢財也多是搜刮老百姓來的。但是自《水滸傳》以後,這個道理被下層民眾所接受,並且成為遊民劫掠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實際上,儘管在它產生的具體的語境上有幾分合理性,但總的說來,它仍是“強盜邏輯”。
庚。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緞,成甕吃酒,大塊吃肉
這段話是吳用邀請阮氏三兄弟參加劫取生辰綱時,阮小五對吳用說的讚美梁山好漢的話。這也表明了下層社會的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追求。如果再稍全面一點的話,加上前面的“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這可能就是他們全部的精神與物質追求了。下層社會中的老實者,但求一飽也就可以了,而那些“豪傑”之士的要求就會高一些,食肉飲酒就是他們對生活的最大嚮往。“酒”、“肉”本身還有精神層面的意義。“成甕”、“大塊”的吃法就不是那些文質彬彬的文人士大夫和循規蹈矩的人們所敢問津的,它帶有尚武之風,帶有一股豪氣或者說蠻氣,這正是那些敢於與主流社會抗爭人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