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戴季陶回到太湖之濱的吳興,本想過一段桃花源般的悠閒生活,不料五四運動的浪潮很快波及這裡。由於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起全國人民的愛國激情,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工人階級以嶄新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顯示了巨大力量。這促使戴季陶又回到上海,投入了新的潮流之中。
戴季陶在孫中山的授命下,與沈玄廬合作創辦《星期評論》,作為《民國日報》的副刊。該刊於1919年6月8日在上海正式出版,宗旨是介紹世界的大勢和思潮,喚起青年。當時廖仲愷、邵力子、陳獨秀、李大釗等都為之撰過稿。接著他又協助孫中山組織“建設社”,籌辦《建設評論》月刊。
《建設》雜誌於同年8月1日創刊,內容很廣泛,分論說、紀事、通訊、雜錄等,形式生動活潑。戴季陶常在這兩個刊物上發表文章,針砭時政,評論社會問題等。在有些文章中他還揭露了帝國主義的罪惡,宣揚愛國和民主思想,也接觸到了社會主義新思潮。他曾以工人運動的同情者和工人利益代言人的姿態出現,熱心研究勞工運動並積極參加勞動問題的討論,在《星期評論》上用不少篇幅報道世界工人運動和分析中國工人階級的鬥爭。但是他想把工人運動引向“調和”、“改良”的途徑。6月22日戴季陶在回答孫中山的提問時說:“六三罷工以來,工人直接參加政治社會運動的事,已經開了幕,如果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不來研究這個問題,就在思想上、知識上來領導他們,將來漸漸地趨向到不合理不合時的一方面去,實在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受了罷市風潮的感動,覺得用溫和的社會思想,來指導社會上的多數人,是一樁很緊要的事。”
當時,戴季陶還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日譯文和其他一些著作。他把考茨基的《馬克思資本論解說》日譯文轉譯成中文,從1919年11月起在《建設》雜誌上陸續刊登。在他的文章中也試圖用某些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詞句,解釋中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問題。他寫了《從經濟上觀察中國的亂源》、《俄國的近況與聯合國的對俄政策》等文章,介紹了馬克思經濟學說和俄國十月革命的情況,對當時進步思想界有一定的影響。但戴季陶所主張的是階級調和的改良主義,認為“中國人,是從古以來就有‘平和’、‘互助’的精神的”,“中國古代人的理想並不是‘個人主義’,也是‘家族主義’,的確是社會主義”。他認為當時中國正處在各種“社會民主主義流派”的歧路上,主張中國人“所能走的路,還得要我們自己開。開得一步才走得一步,自己開闢的,才是自己的正路”。
五四新潮流;是戴季陶繼“天仇時代”後的又一個高峰。
當時,蔣介石除在粵軍任職外,常滯留上海,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下,也開始研究俄國革命問題,同時對經濟問題和當代政治學說頗有興趣,1919年10月還撰寫了《列國政府對付俄國勞農政府的手段》、《如何與打破外交的迷信》等文投於《星期評論》。這說明戴季陶與蔣介石這時的思想脈絡也有相近之處。
在交易所中仍不忘政治
1920年前後,在上海的一些國民黨人,為了從經濟上支援援閩粵軍的軍事行動,曾廣泛尋找生財之道,發掘財源。戴季陶、蔣介石等人本身在經濟上也缺乏來源,尋思擺脫困境。於是,戴季陶、蔣介石等便同一些人搞起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經營活動。據有關當事人回憶:“戴季陶、張靜江、蔣介石等因為經濟非常拮据,共謀生財之道”,便和日本某企業代表計議開設交易所。先在上海組織了一個名叫“協進社”的秘密社團著手其事,又同上海大亨虞洽卿等聯絡,開設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戴季陶和蔣介石均出身商人家庭,對經營之道從小耳濡目染,頗受薰陶,對賤買貴賣、轉手倒賣等做法,也較熟悉。交易所開業初期,經營比較得手,股票行情不斷上漲,戴季陶、張靜江、蔣介石等驟然獲得鉅額收入,“真所謂空手人翻雲覆雨,白手起家,憑空發了大財”。戴、蔣之間就在1920年交易所繁榮之時,興高采烈,彼此換帖結為異姓兄弟。蔣介石比戴季陶年長3歲為兄,戴季陶為弟。。 最好的txt下載網
戴季陶:喜歡喊“殺殺殺”的政客(3)
同年12月,戴季陶與張靜江、蔣介石、陳果夫等人為“集合資本經營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之經紀人事”立了一個合同契約,其中規定:“牌號定名為恆泰號,經紀人由張秉三君出名;營業範圍暫以代客買賣各種證券及棉紗二項為限;資本總額計上海通用銀幣三萬五千元,每股一千元。”蔣介石以蔣偉記名義佔四股,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