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漲使得於人們開始關注新能源,以減少石油需求,儘管這種平衡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仍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有關另一個分水嶺即將出現的事件在2005~2007年間不斷增多—世界油氣儲量減少;新發現的油氣資源明顯供應不足;石油峰值理論所描述的現象與現實情況越發吻合;亞洲、中東和拉美出現的前所未有的新需求以及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甚至引發了資源戰爭。
###的20世紀70年代是最後一個能源拐點伴隨經濟危機同時出現的10年,很少有人希望這一幕重演。第6章將闡述造成當前雙重混亂的政治因素,儘管沒有提供有力的證據,但是事實確實如此。美國政治系統尚未坍塌—民意測驗中,弱勢總統的支援率會一落千丈,選民仍可以被動員起來。國會控制權可以易手,但兩黨在利益集團的支配地位方面已經變得頑固不化,其戰略能力受到極大限制。王朝問題,即政治主張上的延續和偏執(2001年我曾詳細分析了有關布什家族和共和黨的王朝問題)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存在,當然也包括克林頓家族執掌民主黨大權期間。王朝政治自身的弊端包括家族偏見、財富和慣例留下的特殊遺產,以及具有150~200年曆史的兩大政黨在鞏固自身統治地位並限制對方實力發展中的運作模式,這些都很難從根本上被消除。附帶說明,羅馬、西班牙和荷蘭共和國後期民選政府延續之前政治主張的現象就可以被視為執政“僵化”的早期表現。
每個主要政黨都發現,討論美國需要面對的、處於不斷變化中的困境並不容易,包括能源緊缺和經濟的過度膨脹,儘管兩黨對於這些困境的反應不盡相同 ,但這些卻都是它們執政後無法迴避的難題。這不足為奇,因為現有的政黨、派別和運動在羅馬帝國末期、17世紀的西班牙、18世紀的荷蘭或者20世紀上半葉的英國並不能取得同樣巨大的成就。第6章和第7章將回顧造成這一失誤的原因。
我對何種因素構成了美國經濟分水嶺的判斷主要出於對過去30年裡,特別是最近10年裡曾經處於霸主地位的世界經濟力量的共同特徵及導致其最終衰退的弱點進行的研究。這些世界霸主包括: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歐洲時期的西班牙、曾經的“海上馬車伕”荷蘭以及“日不落帝國”英國。本書提到的美國能源、債務和金融化趨勢的相關背景已經在《美國神權》一書中進行了更為詳盡的闡述。由於對美國和這些昔日霸主(包括羅馬)的比較研究在近兩年才興起,本書似乎有必要在此對上述國家在發展和衰退時期所共有的背景和環境進行簡要總結。 。。
8月恐慌(13)
首先,人們普遍感受到在經濟實力、國民士氣和愛國熱情等方面的衰退。羅馬及之後的三大經濟強國國力的衰退均在上述方面有所反映,儘管底層民眾及其同情者更為擔心的是收入水平、待遇和就業機會的下降或減少,但保守派更多地從愛國主義、家庭觀念、公民品德和社會道德等層面分析國家的衰退。
宗教傾向於以一種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的方式增強國力。常見的形式包括宣揚全球使命和征服(如西班牙的做法)或借上帝旨意對外炫耀(英國),利用強大的國家教會排斥、折磨或迫害異己(基督教佔統治地位的羅馬和西班牙)或者試圖重新推崇早期曾佔據重要地位的愛國主義宗教,重回當初的時代(荷蘭)。
宗教信仰的復活或者強化往往與科學發生衝突。歷史上不乏這類事例,例如羅馬帝國末期,國內的圖書館和天文臺遭到關閉,以及在宗教神權佔統治地位時期的西班牙,迷信和神學壓制了科學。19世紀的英國第一次見證了科學達爾文主義和基督教神權學說的激烈衝突。
帝國主義和軍事擴張帶來了具破壞性的相互刺激因素。羅馬帝國無限制擴張領土以致最終要抵抗來自曾經被其征服的“野蠻人”的反擊。西班牙在歐洲大陸及世界各地瘋狂擴張,在30年戰爭期間身陷反宗教改革運動中而不得脫身。1688~1713年間,曾經的海上霸主荷蘭沉溺於全球商業擴張和爭奪霸權的國際戰爭而耗盡了資本積累。接下來的英國也無力捍衛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領土,更是在兩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和1939~1945年)中付出了慘重代價。
過度負債往往導致經濟的最終崩潰。過度揮霍使得財力不支的西班牙皇室一度接近破產邊緣,直至30年戰爭中依靠財政政策(財政寬限期的調整)的最後一搏才勉強涉險渡過難關。18世紀的荷蘭兩極分化嚴重:靠利息生活的食利階層衣食無憂,而工業、漁業和運輸業從業者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