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據古書記載,伏羲氏曾“嘗味百藥”,神農氏曾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在原始社會,當人們在採集植物作為食物時,常會誤食一些所謂的“毒物”,而引起嘔吐、洩瀉,甚至昏迷、死亡,我們的古人逐漸將這些“有毒”的東西,用於治療疾病並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如利用那些能夠引起“洩瀉”的植物來治療便秘等。
上古時的神農氏更是了不得,為了搞清楚各種植物的醫療價值,嘗試了成百上千種的植物,故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記載。我國古代醫學家在實踐中,逐漸掌握了一些植物的性狀,療效,積累了豐富的中藥學知識。1800多年前,東漢末年寫就的我國第一部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到現在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文學、哲學及自然科學等方面迅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帶動了醫學的發展,此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問世,標誌著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形成。
無論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還是譽滿全球的中藥學專著《本草綱目》,其中所包含的不僅有醫學知識,還有深奧的哲學知識,因為在中醫起源時期,其中就包含樸素的哲學思想。
“道地藥材”的質量更好
我們的先祖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博大精深的醫學著作,其中有不少用之有效的藥方。但有個問題常常使一些老中醫感到困惑,藥方還是那個藥方,病還是那個病,同樣的病同樣的藥方,十幾年前用,藥到病除,現在卻沒有那麼好的效果。其實,問題主要是出在藥材的質量上,這就是老中醫特別強調的“道地藥材”。
中藥屬於天然藥物,中藥材的質量與其產地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中藥材多為植物性藥物,它的分佈和生長,與其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之大,自然地理環境複雜多樣,各地的水土、氣候、日照等生態環境有很大差異。植物和動物對其生長的自然條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適宜的生長條件所生產的藥材就好,所以某地區出產的特定藥材為“道地藥材”。
第一章 中藥養生的基礎知識(4)
“道地藥材”,是指透過長期的使用、觀察和比較,確定某地區所產的特定藥材,質量與療效優於其他產區,即對其產地出產的特定藥材的稱謂。如東北所產的人參、五味子,四川的川芎、黃連,浙江的杭白芍、杭菊花,河南的四大懷藥(懷地黃、懷牛膝、懷山藥、懷菊花),雲南的三七、茯苓,廣西的蛤蚧,山東的阿膠,山西的黨參,寧夏的構杞子,甘肅的當歸,西藏的冬蟲夏草、麝香等均被稱為道地藥材。
歷來老中醫在用中藥時十分注重使用道地藥材,因為應用道地藥材治療疾病的療效明顯優於一般藥材。在古代,很多醫師是親自採藥、製藥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藥物的質量。但現在各地區的地域資源有限,所能出產的道地藥材較少,而臨床的需要量很大,單純依靠道地藥材很難保證需求,所以也不可過分強調使用道地藥材。
中藥材炮製的作用
中藥的炮製對於提高臨床的治療效果很重要。所謂“炮製”,是指中藥在應用前或製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中藥炮製主要有以下六個目的:
1。消除或降低藥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以保證用藥安全。
如川烏、草烏、附子、半夏、天南星、馬錢子等生用內服易於中毒,炮製後毒性降低;巴豆、大戟、甘遂等藥性猛烈,炮製後藥性有所緩和;常山有引起嘔吐的副作用,用酒炒後催吐作用減弱。
2。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如蜜炙百部、紫菀、款冬花等,能增其潤肺止咳作用;酒制川芎、當歸等,能增強其溫經活血作用;醋制延胡索、香附等,能增強其止痛作用;柴胡經醋制有助於入肝經,治肝經疾病;薑汁制黃連、竹茹,可增強其止嘔作用。
3。改變藥物的效能,使之更能適應病情的需要。
如地黃生用為生地黃,功效以涼血為主,制熟後為熟地黃,功效以補血見長;何首烏生用解毒瀉下通便,制熟後,為制首烏,無瀉下作用,而專補肝腎益精血;生薑重在辛散解表,煨制則溫中散寒。
4。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於製劑和貯藏。
如一般植物藥材需乾燥,可切為飲片;礦物、動物、果殼、貝殼及種子類加工粉碎,有利有效成分的煎出;三七、人參加工成粉,便於沖服。
5。除去雜質和非藥用部分,純淨藥材,保證質量、用量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