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外,如果你隨時隨地都因為擔心說錯話而壓抑自己,不敢與他人交談,你將會無法享受談話的樂趣。有一位朋友常常告誡自己要“謹言慎行”,避免和他人任意交談,所以在朋友群中,他是最沉默的一個人。當別人指責他、要求他時,他從不辯解也不開口拒絕,於是朋友們都笑稱他為“好好先生”。他的個性使他無法輕鬆與人交談,即使覺得委屈、憤怒也不明確表示出來,漸漸地,他和朋友之間有了一層隔閡,不但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拓展,也造成了他和朋友之間的誤解。
總之,請不要把說話看成一種負擔,丟掉羞怯和恐懼的包袱,你也可以開啟話匣子,侃侃而談。
消除內心的緊張情緒
很多人在別人面前說話會緊張,在會議或公開場合需要發言時,勇氣就不知跑哪兒去了,總是畏畏縮縮的。說話的時候,你可能也是手心冒汗雙手發抖,連聲音都顫抖起來,然後整個腦袋一片空白,連自己在說什麼都搞不清楚,中斷好幾次自然是少不了的狀況。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在心理學上是這樣解釋的:“說話者由聽者的表情、動作、及眼神中,自認為聽者對自己的說話方式及內容感到不耐。”所以說,會緊張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的意識與注意力,轉移到了令你不安的物件身上。
的確,當聽者的表情及態度,和說者的預期有所差距,甚至是超出其想像之外時,說者的意識就已經離開了話題本身,注意力就會轉移到聽者的身上。
比如說,說者本來預期這一席話可以惹得鬨堂大笑,可是放眼望去,聽眾卻絲毫不為所動,而且還以冷漠的眼神望著他;或者是他期望大家能輕鬆點來聽他說話,沒想到大家的表情卻都很嚴肅,並且以銳利的眼光望著他。這些未能被預期的狀況,讓說者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在說話本身,因此產生緊張。
不過,不是隻有你會緊張!如果市場上有賣“防止緊張”的藥,那它的銷售量一定不會差的,就連那些演說家也可能會爭相購買。這說明了什麼?不管是誰,大家多多少少都會緊張,如果你知道這個事實,就會認為“會緊張是當然的”,“大家都會緊張,沒什麼好怕的”。不信的話,你去問身邊的朋友,看他們在人面前說話時會不會緊張。那些你以為很大方的人,給你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如此一來,你緊張的心情自然能舒緩不少。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5)
不過這樣還不夠,為了讓自己在人前能自然地說話,還是得靠多練習,先一個人自己多發聲練習,接著多在人前練習說話,這樣才能消除緊張,自然地說話。
你在面對眾人說話前,往往會想:“會不會緊張呢?如果緊張起來,那可就丟臉了。”這樣的想法一旦產生,由大腦的功能來看,就等於是在上臺前就為自己啟動了腦中的“緊張接收器”。開始說話後,只要遇上一點點小問題,腦中的“緊張接收器”就立刻收到資訊,於是果然就開始緊張起來了。
事實上,“緊張接收器”隨時存在腦中,但是它是用在性命攸關的時候,上臺說話時,根本不需要這個“緊張接收器”,所以請把它關掉。
你也許會想:“有這麼簡單嗎?”真的是不難的,只要你在上臺之前對自己說:“關掉緊張接收器喔!”特別是在你感到不安時,一定要認真地說個兩三遍,因為說出來的話會影響到你的心理,多說幾遍能消除你心中的不安。
試著開口說話
面對陌生的事物,我們很容易害怕退縮。想要讓自己能夠流利地表達意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習慣開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練習才會進步,說話也是如此。
通常我們無法自在地與陌生人交談,假如你能鼓起勇氣和超市店員或不太熟識的鄰居說聲“你好”,你就會發覺自己越來越習慣面對陌生人發言了。
所以在任何場合,你都要積極把握和別人交談的機會,試著與他人閒聊、寒暄,從中學習說話技巧,建立自信。
成功的推銷員、演說家並非一開始就非常出色。一名成功的推銷員很可能在歷經多次失敗之後才明白說話的技巧,著名的演說家也是從無數次演說經驗中才掌握演講的技巧,才能贏得滿堂彩。第一次的嘗試總是比較艱難,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悉之後就能生巧。只要不斷嘗試,你也可以成為健談者。
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都不善於言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習慣只與熟悉的朋友或同事交談。與熟人聊天就可以使用暗語和不為外人瞭解的私語等,所以當他們必須適應陌生環境所特有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