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說,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於給自己開啟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理想之道(1)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而《論語》中孔子與他的學生們談到理想時,並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定力與信念。
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
我們今天該如何理解理想的含義呢?孔老夫子的觀念和現代人對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
翻開《論語》,我們看到,樸素的字句後面常常閃耀著一種理想之光。
孔夫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這句話在民間流傳得很廣,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志向至關重要,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和方向。
所以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經常讓學生們各自說說自己的理想。在《論語·先進》篇裡面有一個比較罕見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記載的就是孔子如何跟學生一起暢談理想。這段文字是這樣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
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
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
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
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
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
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
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
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
“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
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
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我們把這段文字轉換成今天的話就是:這一天,孔子的四個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華陪老師坐著。孔子很隨意地跟他們講,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老了,沒有人用我了。我平時老聽見你們說,沒有人瞭解我的志向啊!假如現在有人瞭解你們,打算起用你們,你們能做什麼呢?
子路是個急性子,聽老師這麼一問,不假思索就回答說:“給我一個擁有一千乘兵車的中等國家,這個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外有被武裝侵略的危險,內有糧食不足的危機。假如讓我來管理它,不出三年,可以使人人振奮精神,並且懂得什麼是道義。”
按說子路的理想比較遠大,對於那麼看重禮樂治國的孔子來講,假如自己的學生真能有如此業績,可以使一個國家轉危為安,他應該感到很欣慰吧。沒有想到,孔子的反應不僅是淡淡的,而且稍稍有點不屑。“夫子哂之”,微微冷笑了一下,未置可否,就接著問第二個學生:“冉求,你的理想是什麼?”
冉有名求。他的態度比起子路顯然要謙遜很多,沒有敢說那麼大的國家,那麼多的事。他說:“假如有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家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光景,可以使老百姓們豐衣足食。至於修明禮樂,那就要等待賢人君子了。”他的意思是說,在物質層面能做到使百姓富足,但要萬眾齊心,對國家有信念,做到禮樂興邦,那我可做不到,還是等著比我更高明的君子來吧。
他的話說完了,老師依舊未置可否。接著問第三個人:“公西赤!你的理想是什麼?”
公西華名赤。他就更謙遜了一層,回答說:“非曰能之,願學焉。”先亮出自己的態度,我可不敢說我能幹什麼事,現在老師問到這兒,我只敢說我願意學習什麼事。然後他說,在進行祭祀或者同外國會盟的時候,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