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子自己經常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他說自己不是生下來就瞭解很多事情,只不過是對古代文化、對古人所經歷的事情非常感興趣,而且能夠孜孜以求,一直認真學習而已。
今天我們要建立一個學習型的社會,那麼什麼樣的學習是好的學習呢?
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說法,好的學習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這顛覆了我們過去的認識。一直以來,我們以為導致思維改變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比如一個觀點,一個理論,哪怕一個道聽途說的見聞,入乎耳,發乎口,可以再去講給別人,這就是一種學習。但是在今天,只有導致一個人整個價值體系重塑,行為方式變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會要求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
在今天這個資訊時代,可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只是“十五向學”了,很多比五歲還要早就開始學習了。但是都學了什麼呢?不少孩子會背圓周率,能夠背到小數點後很多很多位;有的孩子能夠背長長的古詩,成為在客人面前表演的節目。但是這些對他這一生真的有用嗎?今天的向學還有多少是孔子所說的“為己之學”?還有多少能夠學以致用?
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最大的苦惱是資訊太多,我們最大的難題是選擇的難題,因此就更需要有選擇、有規劃地進行學習。
“過猶不及”,這是孔子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