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米、北方的粟米,都可以。將精米用水浸泡後,上鍋悶蒸,然後在炒鍋上炒熟。這種炒好的炒米,色黃而不焦,米堅而不硬,由於經過水浸,使米表層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滲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維生素的含量。又由於蒸炒後迅速冷卻乾燥,使糊化後的澱粉固定在原有狀態,食用時只需以茶水浸泡即可。炒米食水量低,耐貯存。便攜帶,不易黴壞變質,極適合做行軍乾糧。
這樣的炒米儲存許久都不會壞,行軍打仗沒時間做飯的時候,直接抓著幹吃也能充飢,或者直接燒點開水沖泡也行。
聽到凌雲這樣介紹,李言慶道:“那乾脆直接把軍糧全做成炒米就好了。”
凌雲搖了搖頭,“炒米雖然說有易貯存便攜帶不易壞的優點,可也不讓將士們作戰只吃這個。炒米只做應急口糧就好,有時間和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正常生火做飯更好。況且,五千人出征,就算每人再炒六斤米,加起來也是三萬斤呢。就算這次來的及炒制,難道以後還難都炒制的出來?”
“既然如此,那又為何除了兩斤半炒米和六斤精米外,每人還要帶這個鍋盔和死麵餅等?”
“當然是為了搭配方便,以及作戰需要。每人帶兩斤半炒米,是應急糧食,這個應急口糧的意思,並不是說給軍士們吃不上飯時應急用的,而是必須在指揮將領下令的特別允許下,才允許使用。不然,就算斷糧,也不允許隨便動用應急口糧,違者將被嚴厲處罰。這個應急糧,我設計的意思是用於我軍作戰的最後關頭,當上面下令使用應急口糧,就說明出現兩個情況,一是我們的後勤補給被切斷或者中斷,二是戰事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階段,如果兩三天內不能得勝,就只能撤退的情況下,才使用應急口糧。
凌雲仔細的向眾人解釋這個軍糧配製的原因,“六天口糧,主糧是三天量的精米,兩天量的死麵餅,一天量的發麵鍋盔餅。配三種主糧,也是為應對不同的戰場需求,當形勢很好的情況下,我們就優秀吃精米,有時間能生火煮飯。而如果在時間緊迫的時候,就吃死麵餅,這種餅事先制好,吃的時候泡點熱水就可以吃。在最緊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吃鍋盔,鍋盔是發麵餅,就算沒有水泡開,也能一邊行軍一邊吃。”死麵餅會很硬,沒水泡開吃起來可不好受,而鍋盔是發麵餅做的,鍋盔也能放上十天半月不壞,但卻比較膨脹,帶多了不方便。
故此,凌雲在三種主糧的選擇上,以精米為主,死麵餅次之,鍋盔再次之。
當然,也不能光吃主糧,光吃大白米飯吃大餅,吃的多,也不一定能獲得足夠需要的熱量。因此,還得有適當的副食品,肉乾、臘腸、豆子、鹽、醬,蔗糖塊,這些都是副食品。
凌雲解釋了半天,魏徵等人都還有些不以為然,鹽、豆醬還能算是必須補給品,肉乾也算需要,可蔗糖塊、臘腸沒必要也列進去吧。臘腸先不說他,就這蔗糖塊,這可都是極為貴重的物品了,六天的口糧中還要配三兩的蔗糖,易盟主還真是大方啊。
不過這單子可是凌雲仔細計算了半天的結果,單子上的主副食品加起來,六天口糧平均每天才一點一六公斤,要遠低於標準的一點五公斤的量,他還想要增加一點呢,怎麼肯再減少。至於所謂此時的蔗糖很昂貴,是奢侈品什麼的,凌雲還真不在意,不就是蔗糖麼,有什麼可稀奇的。別說最簡陋的蔗糖塊了,就是紅砂糖,白砂糖,冰糖他也都會提煉啊。想想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還曾經派官員去印度取熬糖法的事情,再看眼下魏徵等人對他給士兵行軍糧中增加三兩蔗糖的那份小氣樣,他覺得,倒是可以派人去購買如今這些提煉工藝簡單的蔗糖塊來進行加工,生產出更好的紅砂糖、白砂糖,甚至是冰糖。想想唐宋時期,糖業已經成為一個獲利極高的行業,凌雲也不由的覺得是個大有可為的行業。
既然凌雲已經打算將來製作出更好的糖來,那麼眼下這些蔗糖塊還真不被他放在眼中。列入軍糧單中,他又豈會再聽魏徵等人的意思劃掉。
“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們速按這張單子去準備,我回頭就把炒米等製作方法傳授下去,必須趕在三日後出征之前,把所有的軍糧準備妥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