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制,但是秦國在商鞅變法時期就奠定了具有秦國特色的爵位制度——軍功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受封,根據商鞅變法的精神,都是要靠自己殺敵割掉敵軍的頭顱,計首論功的。所以很公正,就不會給有特權的人濫授爵位。秦國的國民,也就更加樂於上陣殺敵,不僅可以保家衛國,還可以封功加賞,這也是調動秦國百姓積極性的措施。這也造成了秦軍在兼併的時候大肆屠殺俘虜。
二十等爵從上到下分別有:侯爵的是:徹侯,關內侯。漢朝的時候避諱漢武帝名諱,把徹侯改為通侯。
卿等的是: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大良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
大夫等的是: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
士等的是:不更,簪嫋,上造,公士。
秦國的二十等爵與官位是一致的,也是一樣的等級劃分。按照秦國的法令,丞相是一定要被授侯爵的。因為封建社會更注重爵位,封爵的人的地位要比同樣級別的官員高出一等。
在朝廷*的時候,第一區坐的都是有爵位的人,第二區開始才會有政府官員。而丞相是為皇帝管理天下的代理人,如果地位低的話,就很難服眾,名不正則言不順,就不會有權威。
王翦在頻陽與秦始皇的對話當中也透露出“為大王將,終不得封侯”,所以當時秦朝政府的開國元勳都沒有想到能夠被封為侯爵的,當然除了做官坐做丞相。
因為秦國曆史短暫,漢朝時期以及後世也沒有把他們全部的事蹟寫進史書,所以資訊非常的少,現在只是在《秦始皇本紀》中找到一些跟隨始皇帝巡遊時記錄以及在其他地方尋找到的一些侯爵:王翦被封成武侯,王賁封通武侯,王離封武城侯,這三個人是列侯第一等。其次還有建成侯趙亥,景武侯 成,武信侯馮毋擇都是倫侯是指類似侯爵的就是僅此列侯的,就是有名號的關內侯。丞相隗林,王綰都是關內侯。李斯,王戊是卿等,趙嬰,楊樛是五大夫的爵位。後來在於趙高的對話當中,趙高透露李斯封懷通侯。
此後秦國的歷史中就是趙高為丞相,因為趙高是宦官所以稱為中丞相,封安武侯。
第七節 統一度量衡 文字 錢幣
戰國時期,每一個諸侯國都具有自己的文化,在每一個領域又有著自己的標準。所以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時候,為了便於統治,方便各個地方的百姓能夠順利交流,就對這些標準進行統一。國家標準這個詞的意義就最早出現在在了秦朝。
秦國以前各國的文字五花八門。主要是是以大篆為主。大篆包括多種文字,內有小篆,金文(銘文),甲骨文,秦國的石鼓文以及六國的一些獨特字型。
文字的用途很廣泛,記錄事件,宣傳文化等,其中宣傳文化是最關鍵的,秦國的文字到了齊國就需要有專家來翻譯,不亞於今天去翻譯日文,因為日文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漢文的偏支。
為了便於文化交流,便於政令下達,秦國開始文字改革。秦國廢黜了六國文字,才用了大篆體系中,寫法最漂亮的小篆為官方文字。
小篆是跟據甲骨文演變過來的,所以在某種寫法上比較貼近甲骨文,屬於象形文字向現代漢字轉變的過程。因為小篆的寫法比較費時,又不容易記,因為它幾乎是用“畫”出來的,筆畫不明顯。所以到了漢朝就放棄使用小篆而採用隸書,隸書屬於民間字型,筆畫清晰,整潔更加有利於文字的書寫。
文字的改革實際上就是由繁到簡的改變,目的就是方便人民群眾。秦國的改革忽略了這一觀點,導致人民產生牴觸。
文字是基礎,文字改革好了就開始為其他方面進行改革統一。
法度,法律。是治理國家的依據,秦國主要採用了商鞅變法時期的一些秦國律令。商鞅變法時期的法令,比較苛刻,因為當時正處於戰國初期,弱肉強食,秦國當時還是處於一般強國行列中,還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為了改變秦國孱弱的局面,振興國防。就採用嚴厲的法令來強迫人民進行生產勞動,從而提高國家力量。
秦國有很多殘酷的刑法,一般有黥面,刖足,車裂,棄市,宮刑,腰斬,連坐等。其中連坐是最無辜的,鄰居犯法,都是要受到懲罰的。宮刑最不人道。車裂最殘忍,分解五體。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刑法,後來的封建王朝都說秦朝的法律嚴,刑法中,不過與之比起來明朝的刑法也不會輕到哪裡去。
但是時代不同了,當時是亂世,現在是和平年代,就要把強國的策略,扭轉為富國富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