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在國際人時代,國際視野也是人生開放必不可少的成功要素。
第2章 視野開闊(2)
根據我在新浪網和《神州學人》上的調查,在“出國留學的最大收穫”一項中,選擇擁有國際視野,佔海歸有效回答人數的,這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海歸共同的首要選擇和共識,而其次才是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提高。這也充分說明了國際視野在個人事業當中的重要性。
表2-1 出國留學的最大收穫
選項 比例
擁有國際視野
語言能力提高
專業知識提高
個人的自我實現
建立國際人脈關係
增加社會資本
提高工作收入
來源:2007年王輝耀調查資料
在我採訪研究的這些開放型成功者中,絕大多數都非常重視國際視野對事業成功的作用,尤其是國際人式的成功者,更把國際視野當成安身立業的法寶。
曾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任教過的同事、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2007年邀請李嘉誠參加該校EMBA系列講座。李嘉誠演講時,提到成功的企業領導時,首先提到的就是國際視野:“企業領導必須具有國際視野,有全景思維,有長遠眼光,務實創新,掌握最新、最準確的資料,作出正確的決策、迅速行動,全力以赴。”
當下最能代表國際化程度的當屬商務領域。2001年開始出任中國建築集團CEO的孫文傑,在央視《對話》中提及中建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金融風暴中所受到的損失,曾感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去沒有用全球化視野去看待問題。
社會和時代的急需,對於個人來說,正是一次很好的機遇。
國際化視野促使我出國放眼看世界
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對外經貿部,這是一份當時和現在都能讓許多同齡青年羨慕的工作。時值中國對外開放之初,對外經貿部是改革最前沿的部門,在工作兩年之後,隨著國際視野的擴充套件,我開始不安心於這個鐵飯碗,因為我越幹越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
隨著中國對外經濟合作事業的不斷發展,我預見中國必將匯入世界經濟的洪流中,將急需知識化、國際化的現代工商管理人才。然而,中國當時根本沒有MBA專業,甚至連市場體制意義上的現代會計學都沒有。對於我來說,出國成為必然選擇:既然國家急需這方面人才,既然自己目前的水平和國內接觸的教育範圍又無法提供實現期望的渠道,那麼,出國學習西方先進的知識和管理水平,力爭成為一個開放型的國際人,就是一個必然選擇。最終,我出國去讀了國內當時都還沒聽說過的MBA和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
當然,我並不認為只有出國留學才能獲得國際視野,成為國際化人士。BP中國公司化工副總裁易珉就曾這樣反駁出國才是國際化的觀點:“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出國,到國外去才能叫國際化。出國、接受國際化教育對國際化的思維模式有幫助,但並不是走出去了就會國際化,國際化更重要的是改變一種思維模式,改變一種行為,改變一種遊戲規則。這就好比原來我們是打手球的,現在改為足球,我們要學會用腳去踢球。”
用新東方“三駕馬車”之一的徐小平的話說,人才沒有“海龜”與“土鱉”之分,只有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受過國際化教育的人:“我看過大量的留學生回到國內很土,不僅是‘土鱉’,而且是土豆。好多沒有留過學的人思維卻很先進,很國際化,比如說柳傳志、楊元慶、馬雲、王石等人,聯想公司總部都搬到美國去了。”
本土大學生不需要國際視野?
我曾在自己部落格中寫了一篇大學生與國際化的文章,有許多學生朋友留言。
有個大學生留言說:“以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要培養國際人才,就一個字——難。”
還有大學生留言感嘆:“(我)也算是今年剛出校門的學生,面(試)了幾家公司。可是外資公司對咱們普通的學歷和一般的學校沒有絲毫留意。即便是一些合資企業也沒丟擲繡花球。所以現在還沒找到工作……難!”
更有個大學生髮言激烈:“國際化人才?我看到這個覺得真的很搞笑,這完全是針對清華北大之類名牌大學而言,誰不想進這些響噹噹的名校,是人都想。但是想想,絕大部分大學生進的還是普通高校。”
這些學生的留言有些共同點:其一,缺少自信;其二,最重要的一點,明知道缺少自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