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只能是零;只要努力了,就會有50%的成功機會。重要的是跟自己說可以,然後去努力。我從來不會跟自己說不。”
我們經常會在身邊聽到許多借口:“我沒有一個有錢的爸爸,所以我那麼窮困”、“我一直沒有成功,因為運氣一直不好”、“我沒有找到好工作,因為企業太過功利”、“名牌生怎麼會不被重用?因為領導戴著有色眼鏡”…… 。。
第6章 高效行動(2)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找藉口是世界上最容易辦到的事情之一,一推了之很輕鬆,可這能改變事實嗎?麻醉劑可以減少手術的痛苦,但能掩蓋你生病和動手術的事實嗎?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談到“國家開放”所遇到的行動阻力時說:“我在美國生活21年,越來越發現,人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都受到利益的驅動。美國人也不喜歡什麼事都到法院裡去,但他們知道這是沒辦法的。我們不能以‘國情’為藉口來拒絕其他國家的經驗和知識。”
在我的這次研究當中,還沒有不進行任何有力行動就能取得成功的自主成功者。沒有行動怎麼會有結果?當然,客觀地說,許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動,之所以會有很多不行動的藉口,並不是因為不知道行動的重要性,而多半是出於心態上的患得患失、精神意志上的畏懼困難、習慣上的拖拉成性。這正是最常見的三種不敢行動的“心理病”。
(1)心態上的患得患失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常兆華,曾前後出任美國兩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副總裁,後來還創立了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他曾講過這樣一段經歷:
“我在國外曾遇到過許許多多的留學生,不少人都表達過回國創業的強烈慾望。幾年之後,我再次遇到同樣的人,他們除了頭上多了幾根白髮,臉上多了幾道皺紋之外,沒有其他的變化,還是向我重複著要回國來創業的話題。幾年之後,我又在國外遇見他們,這時,我在中國的公司已經創立###年,高管團隊已經換了七八次,他們同樣還是在重複著老話題,只是此時的老生常談,多少有點像祥林嫂了。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些才華橫溢的同胞首先輸在患得患失上。他們討論的時間越長,回國創業的可能性就越小,最後將不得不受害於與親朋好友無休止的商量和探討中。”
富蘭克林·羅斯福有句名言:“我們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很多人渴望成功,卻害怕行動失敗的後果,或者說害怕付出過多的代價,不願付出超常的努力,結果最終卻總是在患得患失中隨波逐流,成功的渴望也將永遠只是種渴望。
中諮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負責人夏善晨下海創業時,就說曾聽到一位90多歲的老同志激動人心的鼓勵:“得失、得失,有失才有得。”
直面憂慮,而不是患得患失
1993年,在世行工作了8年的吳尚志強烈感覺:“人生的前景好像清晰可見,在美國已經有了一個房子和兩部車子了,無非以後換一個大點的房子和好一點的車子。”
吳尚志很希望回到中國,建立一箇中國的PE。他認為基金管理者不像企業家那樣承擔大風險,成功後的回報卻不亞於投行,而自己有投資方面的經驗、閱歷、知識,性格也很適合做基金——他是一個很理性、“中庸”的人,沒有創業家的激情和冒險性格,而這正是一條介於做企業家和做打工者之間的道路。
不過,當吳尚志跟妻子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妻子並不同意。那時,他們的大兒子10歲,小女兒剛剛3歲,在美國出生長大,回到中國習慣麼?吳尚志也在猶豫,但他不願意陷入患得患失卻沒有行動的狀態之中,於是,夫妻之間定了一個五年協定:他可以回國做基金,只有5年期限,不行的話立刻回美國。
正是因為吳尚志的不患得患失,使他的人生開始了最輝煌的篇章。他創辦了中金直投部,後來建立了在中國PE業舉足輕重的鼎暉創投公司,成就投資分眾傳媒、蒙牛乳業、李寧服裝、南孚電池、雙匯食品等眾多經典案例。
SMC中國總經理趙彤也曾總結自己的人生,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患得患失:“我在北京念初中時,沒想到會下鄉插隊;在黑土地幹農活時,沒想到能上大學;上大學時,沒想到能念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沒想到能出國留學;37歲被破格提升為教授後,沒想到又下海出任外資企業總經理……很多事情雖不是刻意去追求,但我想說的是,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機會,機會到來之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