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頁)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抗夤刈⒆琶攔�古儀蚨擁睦捶謾�
如果說思想認識可以等待,可以從長計議的話,宣傳報道則必須面對現實,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尤其是廣播傳播及時、覆蓋面廣,直接面對全國各方面各階層的人民群眾。反過來說,全國8億人民既是聽眾,又是中央電臺廣播的最嚴厲的監督者,稍有不慎,各種政治帽子會上下左右扣下來。也許考慮到這種複雜性,毛澤東主席過問過這次宣傳工作,而總管這次接待工作的周恩來總理直接領導著宣傳報道。
毫無疑問,中央電臺的宣傳報道必須緊跟中央的部署。這在新聞報道中還比較容易做到,著重報道好有關活動也就是了,最困難的是如何完成好中央交給的轉播中美乒乓球隊比賽實況的任務。
這是一場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注目的比賽,關注的焦點不在技術,而在政治。要轉播好這場比賽實況的最大難題有二:一是如何介紹美國?“文革”中曾經把中央電臺的體育實況轉播作為“大毒草”進行批判,由此而停止了轉播。直到1970年7月恢復體育實況轉播時,已經面目全非了。名曰“體育實況轉播”,而轉播的解說卻離開了“實況”的現場;超越了體育本身。在幾個小時的比賽中,大講對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大講兩國的友好往來,從而體現“突出政治”、“友誼第一”,為了與“技術第一”、“錦標主義”劃清界限,到了體育比賽的實況轉播不報比分的荒唐地步。可是轉播中美乒乓球賽如何介紹對方的政治、經濟?不能“罵”,也不能說好話;如何講友好交往?雙方敵對了20多年。不講這些又講什麼呢?二是要不要報比分,又如何報比分?過去的轉播不報比分,難;現在要是能報比分,又是難。中美乒乓球隊之間的水平不是差一點半點,而是太懸殊了,一邊倒地報比分不又是“錦標主義”、“分數掛帥”了嗎?除了廣播的兩難以外,電視轉播還有一難:“文革”是伴隨著剪除奇裝異服和剃掉長頭髮開始的,看一看美國乒乓球隊員的那身打扮和嬉皮士科恩那不男不女的披肩發,如何出電視鏡頭?為此,中央電臺冥思苦想地提出了幾種方案,層層上報請示,一直請示到周總理那裡。
尼克松總統首次訪華與中美建交宣傳報道紀實(3)
一位大國總理工作的繁忙是不言而喻的,又正忙於接待美國、加拿大等五國乒乓球隊的來訪。本來“外事無小事”,人們又心存餘悸,大小事都要總理點頭,研究接待事宜的會常在凌晨開始。周總理多次過問新聞報道和轉播之事,4月12日針對轉播中的問題指出:“轉播詞少一些,不要那麼多形容詞,怎麼打就怎麼說,不要說什麼高超、精湛的球藝。……說自己沒個完,說人家就那麼幾句。”總理的指示一下子解放了我們的思想,卸掉了包袱,“怎麼打就怎麼說”,尊重事實,緊扣現場,一切從實際出發。“怎麼打就怎麼說”,不僅糾正了過去不適當的做法,成了中央電臺體育實況轉播的指導思想,也是新聞報道的一項基本原則。針對中美乒乓球賽水平的懸殊,轉播中解說有難度,周總理說:比賽要有勝負,我們都勝不好,要讓他們贏一點,還要教會他們。不僅如此,4月13日凌晨,周總理還審閱、修改了這場轉播稿的開頭部分,並作了批示:“解說詞太長了,我已經都給你們改了,不要那麼多形容詞。”
有了總理明確的指示,那場乒乓球賽打得很精彩,轉播得也很精彩,吸引了全國聽眾和觀眾的注意力。人們似乎主要不是在聽在看球賽、評判誰家水平的高低,而是新奇地在看美國人,在看美國,在看另一個世界。
中國能邀請美國乒乓球隊來訪已轟動了世界,中國又如此重視接待和比賽,更引起外電的紛紛評述,當然華盛頓白宮的主人更懂得其中的緣由。後人評說:一向善於搞“體育外交”的中國,又一次透過“乒乓球外交”,“使小球轉動了大球”。
基辛格秘密訪華
播《公告》定下宣傳基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飛快推動著中美關係的發展。
美國乒乓球隊來訪才過去3個月,7月15日的下午,中央電臺軍代表神秘地告訴我:“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來我國訪問,明天(16日)將發表一份《公告》,宣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你先做好播出《公告》的準備。”他特意囑咐:“要絕對保密。”
儘管在這之前學習過毛主席同斯諾的談話,儘管剛剛主持過美國乒乓球隊來訪的廣播宣傳,聽到基辛格來訪的訊息,我仍然大為吃驚,究竟這一天來得太快了,僅僅幾個月時間由兩國間的民間交往迅速升級到官方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