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頁)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級會晤,這將是美國曆史上到中國來訪問的第一位在任總統,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變化。憑多年的政治敏感和新聞敏感,我深知這條訊息的新聞價值,足以使世人目瞪口呆,也必將會帶來連鎖反應。
“絕對保密”,這沒有問題,這是廣播工作者的一條基本原則,多年的工作已養成了保密的習慣。這條訊息當屬最高機密,一旦事先走漏風聲,不僅會颳起國際新聞旋風,還可能會打亂中央的部署,給剛剛開始的中美關係的改善帶來被動。但任何事情的保密都是有時間性的,尤其對重大新聞訊息,未公開前屬於“密”,一旦公開不僅不“密”,還要想方設法張揚出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更多的人知道。既要“絕對保密”,又必須做好播出工作,電臺在安排播出中,經常是在兩者的結合點上做好文章,把握好這個度。
做好《公告》播出的準備,按照常規這不是什麼難題,一是時間不緊急,二又不是大文章,輕車熟路。但這次有許多個特殊。從總的方面說,中美關係處於極不正常的尖銳對立狀態,兩國還未建交,在這種特殊政治情況下,《公告》的播出應該擺在什麼位置?從新聞節目的編排次序來看,多年來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總是把國內訊息擺在頭幾條的位置,而其中又多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活動以及重要的黨務政務活動等。儘管《公告》是世界級的重要新聞,但不可能佔據主要位置,那麼如何安排合適?除此以外,還有同一新聞節目中,《公告》前後內容的協調,總共播出的次數,全天節目的氣氛,播音基調的把握,國內外反應的處理等。每一項具體安排都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都必須嚴格掌握口徑、把握分寸,做到恰到好處。我深知,這一切都不是某個新聞單位自行決定的,都必須向上請示,由中央決策。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尼克松總統首次訪華與中美建交宣傳報道紀實(4)
中央當然十分清楚《公告》的新聞價值,但更清楚《公告》的政治意義和政治影響。中央是胸懷全域性,站在政治的高度,站在主權國家的立場,採取於我有利的方式,精心安排《公告》的播出和宣傳的,採取了內重而外輕、內熱而外冷的客觀報道方式,冷靜對待,留有餘地,始終使自己處於主動地位。因此,在播出安排上並沒有表現出對《公告》的過於重視,沒有放在突出的地位。
《公告》的播出時間是由中美雙方商定的,定於北京時間7月16日上午10點播出。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廣播的好時間,這時候的聽眾不多,又不作預告,不容易引起聽眾的注意。這一時間的確定,更多地是考慮到美方的要求。北京時間16日上午10點,正是美國15日晚上10點(華盛頓時間),這無疑是美國廣播電視收聽和收視率最高的黃金時間,善於利用電視製造輿論的美國要人,特意選定這個時間,是想利用受眾最多的時候擴大影響,造成轟動效應。
經研究和請示決定,《公告》的首次播出是這樣安排的:按照正常的節目時間表播音,事先不作預告,10點新聞中《公告》屬首次播出,放頭條,另配發國內新聞,不含有反美的內容。播音基調客觀,平靜,不高不低,不急不慢,語氣貫通。當時提出不有意突出也不存心降低播音基調,是有針對性的,播音員對這件事的不同理解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實際錄音時,播音基調仍顯偏平偏低,播音員已認為不適當,提出重錄,而監聽錄音的編輯卻認為“可以了”。後來審定節目時,還是決定重錄。16日上午10點鐘,中央電臺準時播出了《公告》: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公告》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反覆推敲和磋商定下來的,都有其豐富的內涵,除了反覆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雙方會晤不是針對第三國以外,《公告》的最大特色是突出了“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然後才是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出邀請的。“你要來,我才邀請”,這種區別於以往的別緻的邀請方式,是特意向世界表明尼克松來訪,美國方面是主動的。
也許今天的讀者對《公告》的影響力並不感到驚奇,但在當時卻超過一枚大當量的原子彈的爆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