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人權的政治理想,所以憲法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條文完備的形式方面。但是在孫科那兒,這一切均在考慮“中國國情”的託辭下,遭到嚴重的扭曲。孫科聲稱,中國只能從“中國國情”出發,“自出心裁”制定憲法。'58' 那麼什麼是中國“國情”呢?孫科說,國民黨的“政治背景和革命歷史”就是中國“國情”,'59'結果根據這種中國“國情”制定的憲草,雖具法律形式,卻無民主內容,只是給黨治披上了法治的外衣,致使《五五憲草》“其極權趨勢實超過現代任何總統制之民主國家。”'60'正如著名歷史學家郭廷以指出的,中國現代化所以不夠徹底,乃是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內容瞭解不多,認識不足,結果“西方文化的內容也就所剩無幾了”。值得注意的是,孫科並非不瞭解西方文化,只是他一意為維護國民黨利益而強調中國“國情”,恰在這點上,孫科與基於同樣目的也強調中國“國情”的蔣介石構成了共識。
從現代化的要求看,對意識形態的頻頻強調,往往會扼殺民主之需要的思想多元化的發展。在訴諸意識形態的問題上,與蔣介石等相比,孫科確實較為靈活,但最終還是難以擺脫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桎梏。孫科相信惟有三民主義可作為社會的統宰思想,這種唯我獨尊的立場自然排斥其他思想,極易演變為政治上排斥異己的行動。
(2)國民黨內的新傳統主義主流思想的力量過於強大,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