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歷史系的對聯:“廟小神靈大,池淺王八多”改動一字:“池深王八多”。毛對知識分子的態度,尤其是對人文知識分子的反感和排斥,流露出的是“反智主義”的情緒。
那麼1960年代,中國又有哪些事使毛不滿意呢?首先是他對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在六十年代初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感到很不滿意,認為劉少奇“右”了,然而事實上劉少奇是正確的。在六十年代初那些嚴峻的日子裡,大躍進運動的烏托邦的狂熱造成的巨大的破壞使劉少奇中央領導同志等痛定思痛,痛定思安,他們心裡清楚,在黨犯下的錯誤中,毛佔的比重最大,當然他們對大躍進的損失和災難也都負有責任,他們願意彌補這種損失和災難,因為他們的心裡都知道,在和平時期餓死幾千萬人不是小事情。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田紀雲當時在基層,他對當年所經歷的一切有刻骨銘心的親身感受,他說:“回顧三年困難時期,到處鬧浮腫,餓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達數千萬,比整個民主革命時期死的人還要多。是什麼原因?劉少奇說“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現在看基本上是人禍,這個“人禍”就是瞎指揮,就是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主義,就是“左傾機會主義”。從當時的歷史資料看,毛澤東也參與領導佈署了全國的救災救荒的工作,而處在中央一線的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更對老百姓懷有愧疚感,他們在非常困難的形勢下,承擔大量繁重的具體工作,努力恢復常規,秩序,挽救國民經濟,把毛搞大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