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3/4頁)
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行了合併;二是幾大金融集團的內部重組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由日本興業銀行、富士銀行、第一勸業銀行合併而成的瑞穗集團在2000年4月統合為一個金融控股公司後,原來的三家大銀行仍以獨立法人身份開展業務,2002年4月1日,按服務物件和業務性質重新組織的兩家銀行正式成立,由三和、東海、東洋信託等三家銀行合併組建而成的日本聯合金融集團也在加速融合;三是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資本融合開始加速。瑞穗金融集團、UFJ金融集團、朝日銀行為了在處理不良貸款的同時不降低資本充足率,在近期補充了近6000億日元的資本金,其中50%—60%是透過大型生命保險公司入股解決的。與此同時,三井生命、住友生命等大型生命保險公司也透過讓銀行入股的方式,籌得了2600億日元的資金充作自有資本。此外,保險公司之間的重組也在進行之中,明治生命和安田生命已於3月實行經營統合,計劃兩年後合併。
日本金融界的一系列合併勢必導致世界金融集團排名再次發生重大變化。重組後的日本四大金融集團,全部進入英國銀行家2001年全球十大排名。其中瑞穗金融集團總資產高達141萬億日元,躍居世界規模第一;UFJ控股集團總資產為103萬億日元,居世界第三;三井住友銀行集團總資產萬億日元,名列世界第四;三菱東京金融集團總資產為68萬億日元,排名世界第七。四大金融集團的融資額佔了日本的一半還多。
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最厲害的時候,日本企業開始了一個“跨越太平洋”的運動,日經指數最高達到39000點時,日本的財閥們紛紛把他們的資產轉移到太平洋沿岸,不僅在太平洋沿岸大肆建立各種營業網點,大肆擴張,更是因在美國購置不動產而聞名世界,他們甚至計劃買下世貿大廈雙子星座。
等到泡沫破滅後,他們卻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完成裁員和撤併機構的任務。早在2001年合併之初,為了清理龐大的壞賬,重振低迷的業務,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就宣佈,將關閉一半的分支機構,並在今後三年內進一步裁員。三井住友的具體計劃是,截至2004年3月,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將關閉180家分支機構,比原計劃多出80%。與此同時,該銀行還將裁減員工18%,比原計劃多600名,其中總部的4000名員工將裁減40%,估計裁員將為該銀行每年節約1000億日元的成本。
2002年4月6日,日本政府又推出了旨在對不良債權進行最終處理的緊急經濟對策。這項對策要求各大銀行對截止到去年9月的萬億日元的不良債權必須在今後兩年內處理完畢;對去年9月以後新出現的不良債權,則必須在今後三年內處理完畢。
為什麼日本銀行業的改革如此之難,難倒了那麼多屆政府?一般的解釋是:在經濟停滯的情況下,短期內任何改革都勢必影響經濟景氣,令不景氣的經濟再度雪上加霜,這令幾乎所有的有志於改革的日本首相都有投鼠忌器之惑,但真正的阻撓卻是來自於財閥和利益相關的政客,激進的改革必將損害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日本銀行業改革步履艱難,這與日本政府與銀行的密切關係和日本的主銀行制度相關。
在美國的管制下,日本雖然採納了民主政體,但由於日本戰後奉行趕超經濟,以政府為主導,政府不僅可以直接干預經濟,議員甚至可以命令銀行向他的選區內企業發放貸款。日本的銀行長期以來置於政府的保護之下,在《巴塞爾協議》之前,日本的銀行自有資本比例一直很低,但儲戶不會擔心銀行的破產,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銀行破產,儲戶的損失也會由政府出面來承擔。目前,控制日本經濟的只是少數政客,而這些政客和日本各地的財閥保持著極為親密的關係,他們和一些財閥共同構成既得利益者,阻撓著改革的推進,這就是政財兩界高度合一的政府主導的體制。此外,日本地方政府對大多數的地方企業、中小企業,以及農民實行非常明確的保護政策,包括對它們破產的保護、對工人農民的福利以及終身僱傭制等。而這些企業,在政府的保護下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尤其是長期以來維持的高成本、高福利的體系,使他們很難面對新的競爭。
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主銀行體系使銀行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聯絡在一起。主銀行制度是日本特有的銀企關係,其主要特徵表現為:(1)主導借款企業的集資活動,一旦銀行成為某企業的主導銀行,那麼該企業的融資需求主要由主導銀行來幫助解決;(2)是客戶企業的結算中心,客戶企業透過將結算賬戶集中到主導銀行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