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爭取同情。不夠堅強的人,亟需外在有一個強勢的人當靠山,越是軟弱,就越離不開這個靠山。一個百般依賴的人想必時時心懷憂戚,擔心失去避風港,他已經把一切都託付給另一個人,全權委任,沒有對方几乎就活不下去,必須在另一個人的身上休養生息。憂鬱人格者喜歡的依賴,是承諾給予他安全感的那種,依賴愈多就愈害怕被遺棄,所以他得緊緊地纏住對方,即便短暫的分離也會讓他難以承受。這會形成惡性迴圈,除非他勇於做自己,突破自己的心障。
分裂人格者抗拒別人的親近,堅稱所有的人都很危險、不可信,以便掩飾他的害怕付出;憂鬱人格者則完全相反:他把別人都理想化,尤其是他喜歡和信任的人,不認為這些人有害,包容他們的缺點,即使有疑處也不疑。他不希望知道這些人做了什麼不好或令人感到不安的事,因為這會破壞他對他們的信賴。因此,他不太能認識到人性的陰暗面,包括別人以及他自己的。他的信任滴水不漏,他的愛沒有條件,必須把所有的懷疑和批評嚥下去,別人根本不察覺。他迴避衝突、意見分歧,因為這些可能導致伴侶離開他,他努力“愛好和平”。他眼中的伴侶完美無缺,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因此往往被對方利用,因為他的天真歷久不衰,像小孩一樣無邪。像駝鳥一樣,他把頭埋藏於生命深淵的沙子裡,虔誠地相信對方是一個大好人。
利他主義
為了營造和諧以及永遠不煩膩的親密,憂鬱人格者有必要表現“良好”,勤奮地訓練自己具備利他主義的本事:謙虛、隨時放棄心愛的東西、息事寧人、無私忘我、有同情心、感同身受,這樣他的地位才無人能夠取代。他們的忍耐力超強;卑微,從不要求什麼;配合度百分之百、服從,以至於犧牲自己,誇張者奴顏婢膝。這些事情加起來只有一個目的:放棄一切,以便完成願望;沒有自我,才能驅趕寂寞,不必發展自己的特質。
這會讓人對自己感到失望:他從自己的一舉一動中創造理想,出發點不僅是因為害怕被拋棄,當他面對那些不及他謙卑、凡事忍讓的人,不由自主地懷有道德上的優越感。事實上,他的美德都是迫於無奈,他認為自己必須犧牲奉獻,不曾發展出、擁有過的是他獨立的自我。
他將為避免做自己付出高昂的代價,不敢有所希求,不敢興起想做什麼事的衝動,不敢動感情以及培養嗜好。基於害怕與理念,他不允許自己批評別人——自己難道不會犯同樣的錯嗎?因此,他越來越依賴別人,只能期待別人來幫他完成心願。他不敢有所求,有所希望,有所得——靠他的卑微度日;如果現實生活裡落空了,那麼,至少天堂裡還有基督教的理想吧。
如此一來,憂鬱人格者對生命的期待都是被動的,他的心願不滿足,很難不感到失望,當然也就容易鬱鬱寡歡。一旦他停止以犧牲奉獻來換取一切,憂鬱就會來敲他的門;他們反反覆覆陷入坦塔羅斯{1}的困境之中:當他們想吃水果的時候,有水阻擋於前,他們不曾學過如何摘水果,也不敢有學這個求生技能的想法。他們不要求什麼,食物送到面前了也不會享用,也不會發有益健康的脾氣。這些都讓他們活得十分窩囊,理所當然,他提出要求以及採取行動的勇氣就大大減弱了。
試舉例說明憂鬱人格者的行為模式:
一位已婚的少婦說:“我先生現在經常和一個年輕女孩走在一起;我認識那個女孩,她挺迷人的,我先生一下子就被她勾上了。我坐在家裡哭,但不能讓他知道,如果我一味地責怪他,他一定會認為我小家子氣,亂吃飛醋。我擔心一旦他受不了的時候,就會一腳把我踢開。我先生說,男人嘛,假使我真的愛他,就得接受他偶爾逢場作戲。”
顯然,她根本不確定自己是否“必須接納”丈夫的逢場作戲,她並沒有享有和丈夫一樣的自由時,會不會失望呢?她也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必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否要一反常態起來反抗?她因為自卑感作祟,往往高估了每一位情敵的實力。她沒有說出心中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忍耐的限度,所以她沒有以牙還牙,採取讓丈夫也打翻醋罈子的戰略;因為她的先生有十足的把握,她死也不肯失去他。她強迫自己寬宏大量,認為自己必須曲意承歡;丈夫於是好好利用她的弱勢。當她察覺丈夫漸行漸遠的時候,她相信唯有更體諒才能留得住他。有一天她終於明白,這樣只會讓丈夫更加瞧不起她,她慌亂得六神無主。她一直不願正視先生不把她當回事的事實。這樣的事例在今天更為常見,在口號與主張甚囂塵上的社會里,很多人不確知要選擇自由的兩性關係還是相依相屬,對伴侶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