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行觀念很有看法。被廣為接受的觀點是金融市場趨向均衡,並且未來被正確的反映到現在。我認為,金融市場不可能正確無誤的反映將來,因為它在反映的同時也在改變將來,同時參與者的認知是不完備的。”
既然金融市場經常不能正確地反映未來,投資者往往依據自己有限的判斷,或者偏見進行投資,那麼,我們如何在這個偏見流行、嘈雜混亂的市場裡做出投資決策、實現穩健收益呢?甚至,管理層又會針對市場的這種情況進行怎樣的監管和調節呢?
偏見主導市場 機遇如何把握
現實中,金融市場時常利用投資者的偏見啟動階段性投資熱潮,而非基於對未來的正確判斷。為了深入理解這種在日常生活中不經常發生的事情,而在金融市場卻又再正常、再合理不過的遊戲,有必要回顧歐美等發達市場的證券投資歷史,重點考察一些經典的案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證券市場中發生的大型聯合企業集團的繁榮和幻滅的興衰過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股市,曾爆發了一波市場普遍追逐高成長股票的狂熱。當時,對於每股收益快速增長的股票,投資者都願意以很高的市盈率(PE)去購買。“只要是增長的就是好的”,人們根本不關心這一增長結果是如何取得的。而大型聯合企業集團的熱潮就是從這樣一種流行偏見開始的。
市場對高增長股票的熱烈追捧,導致有些公司能夠利用它的高股價去併購其他低股價的公司,用這種方法來獲得每股收益的快速增長。很多公司看到了這種偏見,就利用這種偏見為自己牟利,用自己公司高漲的股票收購其他公司。
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是高科技國防公司。不久前,這家公司取得了盈利的高增長,它的股票相應在股市中獲得了很高的市盈率(PE),這使得這家公司能夠利用自己被高估的股票收購那些低市盈率(PE)的公司,於是帶來公司更高的收益增長,從而投資者在股市中給它更高的市盈率估值。這種併購擴張趨勢加速發展下去,直到大量模仿者出現,最終因為趨勢逐漸變得脆弱而幻滅。
1999-2000年的國際網際網路熱潮,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案例。
當少數從事網際網路商務的公司上市時,興衰過程就以不易為人們察覺的方式開始了。公司提供的價值服務深受大眾讚賞,股票預期自然較好,而股票的聲望又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和服務,基本面趨勢和主流預期相互加強,繁榮加速。
隨著網路普及,投資者以幾何級數增加,而供給卻受到各種制度的限制,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價達到天方夜談的地步。只有少數網路公司盈利,但投資者只盯住公司的客戶數目,於是一些公司提出“眼球經濟”的概念,並以此作為評估公司價值的依據。
第二節 證券市場能正確的反映未來嗎?(2)
於是有些網路公司開始透過贈送服務來增加客戶數目,就能夠以更為有利的條件在股市募集資金,遊戲的目的變成了募集資金,而遠離了利潤這個目標。最終,當1999年7月28日,華爾街日報的頭版文章解釋了這一模式的缺陷,直接導致在很短的時間內網路股暴跌50%,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了。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市場的投資熱潮由偏見來主導,我們也仍然能夠在這種偏見引發的熱潮中,描繪出投資機遇的發展過程,這種過程與我們在前面所闡述的邏輯框架仍然一致。每一次熱潮的啟動都遵循了正強化的驅動規律,都是基本面、投資者的主流預期和價格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強化,直到極度脆弱,價格趨勢發生逆轉。
第三節 投資者的主流預期能被度量嗎(1)
對投資者的主流預期進行度量儘管很重要,但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投資者的主流預期非常抽象,我們很難找到一種直接的、易於衡量的工具。但我們發現,雖然上市公司基本面和投資者的主流預期之間不完全契合,主流預期經常是滯後或者遠遠超出基本面的發展,但在某些時刻,二者的發展趨勢還是非常相關的。
研究發現,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處於強化發展趨勢的過程中時,主流預期的趨勢和基本面的趨勢一般會有很強的正相關關係,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加速成長的階段,往往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對基本面發展趨勢的度量,來間接度量投資者的主流預期。
那麼,什麼是度量以上兩個趨勢的很好的工具呢?
透過金融市場大量的投資案例,我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