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麼跟大家說,大家可能理解起來還有些困難,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吧。有一天,我的門診來了一位患者,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家,他在5年前做了一次疝氣手術。疝氣是咋回事呢?就是人體的組織或器官有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位置,透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到另一個部位了,俗稱“小腸串氣”,咱們簡單的理解就是某個器官錯位了,本來該在左邊待著,它非要跑到右邊去溜達溜達,結果引發了一系列病痛。
老人家當時在做完手術後,身體恢復得很順利。但從去年開始,他的傷口部位開始出現疼痛,他也沒當回事,想著都這麼久了也沒復發,疼一點兒也不是啥大事。於是就自己到當地的門診打了幾針,疼痛有所緩解。可到今年,他的疼痛又復發了,而且這次的疼痛來勢兇猛,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疼得已經活不下去了”。
在當地幾個醫院治療後,效果都不明顯,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北京,到我這裡就診。我給他做了詳細檢查後,認為他是因為疝氣手術後傷口的急性疼痛轉為了慢性疼痛,原因是手術後醫生未能做好相應的術後鎮痛或鎮痛不全,導致疤痕壓迫神經末梢,最後引發了慢性疼痛。
針對這位患者的病情,我在治療時就不能簡單地給他開點止痛藥,或只對傷口部位止痛,而是考慮從根本上將疼痛“連根拔起”。我先取太沖、大敦、關元、歸來、三陰交等穴位給他針、灸,以調節經絡氣血執行,消腫散結,達到行氣止痛的目的,又給他開了幾副湯藥。這樣治療了大約兩週,老人家的疼痛基本消除了。
透過這個案例,其實也是在提醒大家,當你的身體某部位出現急性疼痛時,一定不要忍著、硬挺著,有些疾病,像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腰腿痛、骨性關節炎、下肢動脈閉塞症等,久拖不治,就可能會令急性、簡單的疼痛發展到慢性、複雜的疼痛。一旦成了慢性疼痛,你不但要飽受疼痛的折磨,還可能令機體各系統功能失調,免疫力低下,健康每況愈下。等你想好好治療時,還增加了治療難度。
健康這個東西呀,也像愛情、親情一樣,“曾經有一份健康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才後悔莫及”。當我們的身體這部複雜精密的機器正常運轉時,我們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只有當機器出故障時,我們才會體會到它的重要性。
第9節。
只有“不通”才痛嗎
稍微瞭解點兒中醫的朋友,對“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這句話應該不感到陌生吧?其實這裡面還隱藏著健康長壽的奧秘呢!
我們首先來看這個“痛”字。中國的漢字仔細研究起來是很有趣味的,比如“痛”這個字,單從字面上來看,它是由一個“疒”字旁和一個“甬”組成的。“甬”是什麼意思?在《康熙字典》裡,“甬”的解釋為“甬道”,也就是道路的意思。而我們說“痛”是身體的一種感覺,那麼這裡“甬”所指的道路當然就是身體裡面的道路了。身體裡面的道路又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傳統中醫裡面所講的氣血經脈,即普通老百姓常說的“血脈”。
既然“痛”字裡面的“甬”指的是身體裡面的道路——血脈,那麼“痛”字除了“甬”外還有一個“疒”字旁,“疒”當然就是生病的意思了。
現在,我們把這兩個部首合起來講,就是道路生病了。道路生病的結果是什麼?就是路被堵住,不能通車了。我們現在講的是身體裡面的道路,也就是血脈生病,結果當然就是血脈不通,氣血執行受阻了,不再能滿足身體某些部位的營養需求,那麼這些部位就會表現出“痛”感。這就是中醫所講的“不通則痛”的道理。
明白了“不通則痛”的道理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個“通”字,它也包含“甬”這個部首,另外還有個“辶”。“甬”指的是道路;“辶”俗稱“走之旁”,簡稱“走之”,顧名思義,也就是一直不斷地流動,很通暢的樣子。因此,“通”字的意思也就很容易明白了,即道路執行暢通無阻。具體拿我們的身體來講,就是指身體血脈執行得很通暢,身體各個部位的氣血供養都很充足,這樣自然就不會有“痛”的感覺,也就是“通則不痛”了。
現在,大家對“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這句聽起來有點兒像繞口令的俗語理解了吧?它其實就是對血液在人體中執行作用的一種描述。因為血液在身體裡執行,通暢是最重要的。血液執行不通暢了,瘀血就會留在人體中,不僅不能起到正常的濡養作用,還會影響區域性甚至全身的血液執行,造成疼痛、出血或經絡阻塞不通等情況,引發許多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