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年的婦女節前,彷彿很突然的,被很多年輕人問到女性新形象的問題,讓我頗有所感。
“新形象”這名詞似乎是“新聞局”宋局長叫響起來的,一直很熱門。其實女性的形象最近這幾十年來,似乎“新”得很快。從黃毛小丫頭看起,拜電視之賜,她們變得多麼機靈成熟,老練大方得連幾十歲的人都自嘆不如。再看十幾歲的小姑娘吧,見了生人敢侃侃而談,辦起事來有條有理,尤其對情感的“灑脫”、“果斷”,比起以前的小姑娘真是大不相同了。
至於成年的年輕女性,不論已婚未婚,由於教育程度升高,工作機會增多,幾乎都是見多識廣,外在美得時髦,內在紮紮實實,身挑幾副擔子都難不倒她們。就是中老年人也跟以往不大相同了,光說那拉著手在大庭廣眾下手舞足蹈,就不是過去的女性所敢做的。
各種年齡層次女性的新形象,無論男性喜不喜歡,欣賞不欣賞,這潮流、趨勢卻是誰都阻擋不了的。當然,從女性的角度來看,這總是可喜的吧?突破了三從四德、沒有自我的舊形象,建立了活潑、開朗、幹練、能表現自我的新形象,都是過去女性不敢奢望的。
但是我總覺得形象固然大部分形之於外,卻真正是從內在衍生的。如果我們能再錘鍊我們的思想,拓寬我們的心胸,開展我們的眼光,相信女性會有更新更好的形象。在更多受人尊敬的工作上有更好的成就,同時也能教養出對社會、國家、人類更有用的子女。因為,不可否認的,今天動腦筋、做決策的大多數仍然是男性,而女性在這方面還是有形無形受壓抑,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是被輕侮的。還有些受辱卻不自覺(但罪應不在她們),有些受辱卻無法自救,這種種現象豈不是女性新形象中的缺陷嗎?
第一節(2)
不過任何進步都是累積而來的,在我們的節日存在一天,我們大約就得努力一天。因為這一天除了放假讓某些職業婦女多一天休息以外,並不是什麼光榮或溫暖的日子。它提醒我們過去的傷痛,以及未來的艱困。
3 婦女仍須努力
前些時讀外電報道,聯合國女權大會在丹麥的哥本哈根開會時的一些統計數字,有很多感慨,這些數字是:
△ 婦女佔了世界人口的半數,負擔世界三分之二的工作,但只佔世界收入的十分之一,而在世界財富所佔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
△ 每三個文盲當中,有兩個是婦女。
△ 在發展中國家裡,半數糧食要由婦女生產。
△ 工業化世界中,同樣的職位,婦女的薪酬平均只有男人的一半或四分之三。
不過幸好在這些數字的另一面,也有些讓人欣慰的成績,根據大會的工作檔案顯示,有不少國家的婦女踏上政壇,婦女行使投票權的比率有了穩定的增加,婦女當選出任公職的人數,在世界各地都逐漸上升。
《國語日報》在八月廿三日開始,連載了幾天更詳細的世界各地婦女情況的報道,全世界以瑞典男女平等最接近理想境地,連美國婦女都還得大大努力才行。其中雖然沒有我國婦女情況的報道,但比較之下我國婦女的情況可以算是中上的,有些甚至超過口口聲聲說“女性優先”的美國。譬如我們婦女和男士同工同酬,我們的職業婦女都用自己的姓,家庭主婦也幾乎都操家中經濟大權,農村婦女跟男人平分工作(在有些國家男人不種田,女人要兼顧內外的),政壇、企業界有了一些傑出的女性。女孩都可隨自己的能力而受到高等教育,婦女競選已取消保障名額等等,都顯示我國女性已在法律的保護下,有了種種平等的機會。
因此我們不需要大聲疾呼女權運動,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的婦女已經不需要努力,今天仍然有些女性處在不平等的地位,譬如有些婦女仍在受虐待,有些仍然得不到公平的晉升機會,有些仍然受壓榨,有些仍然沒有接受較好的教育;儘管這些人只佔婦女人口的少數,但還是需要努力去改善的。儘管已有了公平的憲法(不過有些法律還是不公平的),每個婦女自己的努力才是最迫切的。自己達到某種程度後再幫助其他的婦女同胞,互相提攜才能改善更改善。不是爭權奪利,是求得人類合理的待遇。
4 新舊女性和“獅”“虎”之間
(一)
從婦女節到今天(指文章連載之時;後同),我腦中川流著好多“新”、“舊”不同的女性形象,也碰到很多女孩問我今天的女性到底要何去何從?奇怪,這似乎是今年比較顯著的情況。
婦女節那天,我結識了一些新女性。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