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展開了。
贏得愈多、愈有權力的人,往往是愈形不安、愈形痛苦,而最糟糕的是這種痛苦不能表露出來,因為他們必須裝得更像一位“贏家”。
能夠看破“輸贏關”的贏家,面對可能的輸和挫折,坦然接受一切的可能性,淡忘掉輸和挫折的不安,也才能真正享受到贏家的欣喜和樂趣。
劉邦大傳……第十篇 剷除功臣
第十篇 剷除功臣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現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在老子的哲學中,任何物質和精神上的東西,都是以“無”為最高境界。這個“無”,不見得是“沒有”,如同佛學中的“空”一樣,道學中的“無”,是種“存在”的狀況,一種無形、無狀、無色、無味,也無法之的“存在”。
一切有的東西,就不如“無”的真實和永久。
天下間有形建立在外面的,容易被拔掉,把持在手上的,容易被奪走。
所以善於建者,基建於無形,善抱者亦抱於無形。建於無形者,是心中的德,抱於無形者,是胸中的道。這種建德抱道,不僅可以自己享受,更可以澤及子孫,世世不輟。
以這種無形的道德修身,這個人的德行必夠真實。以這種無形的道德推廣於家,這種德行必也綽綽有餘。以這種無形的道德,推廣到一鄉,真德行必能長久。以這種無形的道德推廣到一國,其德行必夠豐盈。以這種道德推廣到天下,真德行有能廣被於世間。
有道德修身的,才能以自自觀他人,以自家觀他家,以自鄉觀他鄉,以自國觀他國,以自己感覺到的天下,採觀現實的天下。
就是這樣的心態和立場,有道之士才能透視天下的一切,真正體會天下的常蠻之理。
劉邦大傳……第一章 趙國風雨
第一章 趙國風雨
周昌親自到長安,向劉邦報備此一緊急現象。他告訴皇帝,陳豨大規模養士,野心勃勃,又手握全國精兵,負責邊防多年,位尊權重,恐有異變。
韓王信事件餘波
漢皇室成立以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一直缺乏一套較穩定的制度。
當初晉封時,除楚王韓信外,幾乎都只是對既有力量的承認而已,劉邦心中也有些心不甘情不願。
因此相互的信任非常不夠。
韓王信被遷到北方以來,心裡便有一再被中央皇權欺壓的感覺,但諸侯王和皇帝間缺乏較好的溝通管道,韓信只有向其親信或部屬透露心中的不滿。
但當這種聲音進入劉邦的耳朵時,幾乎都要“蒼蠅變老虎”了,讓劉邦對這位武勇強悍的諸侯王更是擔心不已,最後逼得韓王信只好投入匈奴人的懷抱。
劉邦御駕來徵,原本樂觀地以為順便可解決匈奴的問題,想不到在平城遭到冒頓奇襲,險些丟掉了性命,不得不暫時撤軍,讓韓王信成功地高舉叛變之旗。
回途中,經過趙國,又因心情不佳,無心中得罪自己的女婿趙王張敖(張耳之子),讓趙國宰相貫高非常不滿,引發了另一波爭端快速地醞釀中。
利用冬季時塞北天氣嚴寒,匈奴無法出兵之際,劉邦再度親自出徵,攻擊韓王信留在塞內的餘黨,並在東垣地區將他們殲滅,使韓王信的力量暫時完全撤出了中國。
劉邦的軍隊在班師回朝途中,預定停留在趙國的柏人縣,或許上次的不愉快經驗,使劉邦不想再到趙國京城去見張敖。
不過在柏人宿夜的訊息,仍然逃不過貫高的耳目,貫高乃安排敢死隊數十名,潛藏在柏人行館的廁所中,準備刺殺劉邦。
當日黃昏時刻,劉邦本已進入柏人,但不知是何原因,心情一直不寧,或許是趙國的不愉快經驗還在潛意識中作祟吧!
他隨意出口地問侍從道:
“這個縣叫什麼名字?”
侍從答道:“柏人。”
劉邦心中一驚,直覺反應道:
“柏人,此迫於人也,不吉。”
乃下令隊伍折回東垣行營。
貫高的謀略意外地失敗了,如同冒頓之言:
“劉邦的天運尚在!”
和親政策,暫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