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展不好的話,抽象思維就很難發展充分。
還有另一種說法,人的思維有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兩大型別,科學思維是有指稱的,藝術思維是沒有指稱的。比如形容嘴,科學思維說那張嘴有多寬,嘴唇有多厚,要相當精確,要能對應上,而藝術思維只說那是一張肉乎乎的嘴就可以了。
其實,只是分法的不同,本質上是一樣的,藝術思維就是形象思維,科學思維就是抽象思維。許多人將這兩種思維分割看待,認為搞藝術的只需形象思維,搞科學的只需抽象思維,這是不對的。據我瞭解,許多科學的發明都與形象思維有著很大的關係,是以形象思維為先導的,有的是在〃形象〃的狀態中構想出來的,有的是在無意識的狀態甚至睡夢當中發現的。所以,我們培養孩子,要儘量兼顧兩個方面,這樣孩子才能全面發展。至於有的人天生形象思維能力特別強,有的人抽象思維能力特別強,那只是比重問題,不能因為某一項強就忽略另一項。
要是一個孩子想成為科學家,並不是只把推理、運算、操作學會了就能實現目標。科學家首先得是個藝術家。這裡說的藝術並不是會畫畫或者會彈琴,而是具備藝術的素養……想象、創造、形象思維、心靈感受,這些欠缺了,就只能成為一個匠人。
一分之外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全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在南京召開,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呼籲中國的大學應該借鑑一下美國哈佛大學的經驗。哈佛大學招生,總分為七十六個分值,而文化知識僅佔一分。一分之外的七十五分是什麼呢?我們想過沒有?我想,就是因為那個七十五分,才使哈佛成為世界一流的學校。
有一道哈佛的考題:讓考生經過一個房間去領表格,之後老師宣佈,這個領表格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考試,只有一個考生得了滿分,其他全沒得分。為什麼呢?因為他看見房間很髒,拿起掃帚把房間打掃乾淨了。這是考公共意識。
還有道劍橋的考題:老師出了一道題,這個考題在那邊的教授手裡,你們去要吧。考生挨個去要,老先生只顧低頭看報紙,根本不理,怎麼問也問不出來,只好走開。有一位靈機一動,掏出打火機,點燃了報紙,教授騰地站起來,宣佈他及格了。這是考應變能力。
有次看電視,微軟公司在亞太的新任經理跟主持人談話,談到最後,主持人半認真半調侃地提了個要求:聽說微軟公司很難進,您能不能出上三道題,讓觀眾聽聽,沒準兒有人能答對,不就進了微軟?經理說:不必三道,兩道就可以了。
什麼題呢?第一道:大名人來到小城市,記者爭相採訪,只有兩名拿到了採訪權,但有個限定,每人只有半小時,而且是在一小時之內進行,絕對不能超時。結果呢,記者甲談到三十五分鐘時還沒有停下的意思,你是記者乙,想個什麼辦法讓他停下?
第二道:小城市最著名的主持人被大城市挖走了,在她離開的時候,要做最後一檔節目,請你替她寫一篇告別的文章。
這些考題裡面,有多少知識的、記憶的成分?全憑人格,全憑智慧。
我常常對家長說,中國的教育已經開始改了,你要有長遠眼光,不要儘想著知識技能、班裡第幾名。你的孩子還小,要是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國家的考試也成了這種形式,怎麼辦?就算教育改不到這樣的程度,孩子大學出來,要進行公司,公司經理不吃那一套的,他們主要看的是人格看的是能力,你怎麼辦?
白象似的群山
什麼是形象思維呢?一般情況下,是文學藝術創造者從觀察生活、吸取創作材料到塑造藝術形象這整個創作過程中進行的主要的思維活動和思維方式。形象思維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即透過實踐由感性階段到理性階段,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但形象思維又有其特殊的規律:它一般不脫離具體的形象,而只是捨棄那些純粹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東西。
上面說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並不排斥,而是相輔相成。藝術家的思維在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入觀察、體驗、分析、研究之後,選取並憑藉種種具體的感性材料,想象、聯想和幻想,伴隨著強烈的感情和鮮明的態度,運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塑造出完整而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的。所以,形象思維與生活、見聞、經驗的關係非常密切。
沒有形象思維的人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就是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活靈活現地感受與描述。許多人說話乾巴巴的,沒有情景,沒有氛圍,不能打動人,原因就是他沒有很好的形象思維的能力。有的人正好相反,繪聲繪色,一下能把人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