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夠從心靈上感悟事物,找到認識事物的規律。我們仍然從故事開始。
進入故事
我說我們能不能編一個故事,將土豆、蘋果和橘子都編進去,再給它們起上名字,讓它們就像在動畫片裡那樣分別當一個角色呢?比如有一天,那個叫胖胖的蘋果正在樹上跟它們的兄弟姊妹高高興興地了聊天,突然,有一隻大手捏住了它,嘣地一揪,就這樣離開了自己的家園,被汽車拉著來到了市場,在那裡碰見了與自己命運相同土豆笨笨和橘子跳跳。三人同病相憐,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之後呢?哪位同學知道?
有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它們逃跑了……
另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它們跑到街上了!他們發現了一輛汽車,正好是拉它們的那輛……
還有一個站起來,說老師,它們想,這輛汽車肯定還要回去,就商量好搭上車回到自己的家裡……
我說:噢?那它們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它們要搭上這輛車回到自己的家園,但是怎樣搭上這輛車呢?它們搭上之後怎樣才能不被發現呢?它們能不能回到家中?這中間發生事兒太多了,有冒險的,有好玩的,有感人的,有嚇人的。我們要把這些事編成故事,再畫到紙上。每個人編得要跟其他人不一樣,越特別越好!孩子們噢的一聲,四面散開,投入到工作當中。
實體化的過程
孩子那個瘋狂呀,完完全全進入到故事裡面去了。土豆、蘋果和橘子,長胳膊長腿,臉上笑嘻嘻的,手拉著手坐在汽車上面,頭髮被風吹得老長,天上飄著白雲。之後,每個人都拿著自己的創作跑到我這裡來:老師,你先聽我的!老師,你先聽我的!給我講他們創作的故事,語無倫次,上氣不接下氣。
▲虹橋▲書吧▲。
第64節:三、將感受提升到心靈的高度(3)
每人講完我都問:我怎麼能認出來哪是蘋果、哪是土豆、哪是番茄呢?老師,這個是蘋果,這個是土豆,這個是橘子!我說那你抬起頭,看看黑板。一看黑板舌頭伸了老長……原來自己畫的跟老師一樣,也是三個大圓圈!剛才還在笑話老師,結果犯了同樣的錯誤。
這說明什麼呢?儘管孩子認識了特徵,但一到實際中還是做不到,我不能指出他們的錯誤,要讓他們自己認識、自己發現,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實體化的過程。觀察並不是當時就要讓孩子具有觀察能力,而是在讓他們重視觀察,在他們心靈裡種下一顆〃觀察〃的種子。
下一節課,是方形物體;再下一節,是玩具,物體的組合,有圓又有方。這樣一步步下來,孩子就會徹底重視觀察這件事了,你不讓重視都會重視的。時間一長,觀察就會像一種營養,滲透到血液裡了,最終形成觀察的習慣。
從歸納到心靈
再往下,是提高品位,讓孩子進入精神層面,從歸納到心靈……
每種課都有專門的進入方法,怎樣進入,才能更好地表達、得到提升,都得非常講究。進入、表達、提升,三者缺一不可,這中間提升最重要。
提升很難,關鍵得有個燈塔作指引,讓你找到方向。食物是人的基本需求,屬於物慾範疇,玩具就有點精神意味了。再住上,應該是人所獨有的東西。
比如說,人呆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些痕跡,物品要是被人用過,就會留下人的烙印,別人就會感覺到。什麼物品最能留下人的烙印呢?鞋子。鞋上留下了運動與歲月最明顯的痕跡,所以從鞋子進入最好。
透過鞋子觀察背後的東西……穿過鞋子的那個人,他的職業、性格、喜好,也就是那人的〃味兒〃。引導孩子在觀察時融入感受與想象,這就進入到精神與心靈領域,進入文化的氛圍。
氛圍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眼睛很難觀察到的,只有心靈才能捕捉。氛圍的形成取決於每一個個體、每一個單元之間的相互聯絡與和諧。我發現,進行氛圍的營造甚至比純粹的觀察更能讓孩子喜歡。一旦進入氛圍,他就不再為了觀察而觀察,成了為享受而觀察。孩子的品味就會真正提升,你提供物質的東西已經不再使他感到滿足。
※BOOK。※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65節:四、怎樣讓孩子使用形象思維時獲得幸福感(1)
四、怎樣讓孩子使用形象思維時獲得幸福感
1?讓形象在大腦裡動起來
人的思維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形象思維,另一個就是抽象的思維了。一般來說,形象思維如果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