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會聽懂孩子的這些“喜怒哀樂”。假如大人覺得孩子不懂事,不去認真理解他在說什麼,胡亂地哄孩子一氣或訓兩句,孩子的心結解不開,他會有多長時間的苦惱和不安啊。
做個“聽話”的家長吧
有一位媽媽給我說,她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她的兒子五歲了,在幼兒園裡不怎麼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只有一個叫濛濛的小女孩和他玩,要是濛濛哪天不去幼兒園,他就會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一整天不說話,看著其他的小朋友玩。可是回到家,兒子總是喜歡纏著她,讓她講故事。這位媽媽說,你說我累了一天了,哪有勁兒給他講故事啊,還有那麼多家務活要做。我一講故事,他又要我陪他玩“開車”。
我就問她,你怎麼對孩子說的。
這位媽媽說:我還能怎麼說啊,我就說媽媽一會兒陪你玩,可是孩子又不肯,膩在我身邊,不停地哼哼。我終於###不住了就總是說:“玩,玩,玩,你就知道玩!你不看媽媽忙成這樣!煩不煩人!”她接著說,孩子現在每天抱個小遊戲機玩,也不纏著她了,可是叫孩子吃飯,孩子總會說:“你煩不煩人!”
這個孩子學會了媽媽的“話”來反駁媽媽。生活中許多家長類似司空見慣的做法,並不一定正確,背後其實有很多人們看不到的錯誤。“聽話”的問題,這彷彿是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就可看到這是###與孩子間的不平等。媽媽們總是說自己多麼地愛自己的孩子,可卻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其實這在骨子裡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媽媽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她們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她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媽媽。
做一個“聽話”的媽媽絕不是對孩子言聽計從,不能突破道德底線。對於孩子那些沒有禮貌的發號施令,沒完沒了的交換條件,粗魯無禮的話語,一句也不能聽,否則就是縱容。“聽話”與縱容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概念。“聽話”的實質是如何理解兒童,如何平等對待兒童;縱容只是溺愛。“聽話”培養的是具有###氣質的公民;縱容只能造出一個頤指氣使的“小暴君”。家長們並不是不願平等地對待孩子,而是不容易對自己的權威意識產生警覺,不曾意識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了權威的角色。哲學家弗洛姆批判權威主義倫理學的觀點,他指出在所謂的權威倫理學裡,服從是最大的善,不服從是最大的惡,要是有反抗就是不可寬恕的罪行。
生活中,我經常看到,一些非常自以為是,也就是偏執的人,我想他的童年中一定有一段較長的必須服從於他人意志的生活,個人的意願不斷受到壓抑。這是童年時代的環境給他留下的心理創傷,一生難以完全癒合。很多人把這種偏執又施行於自己的孩子身上,又在孩子身上留下偏執痕跡。哲學家盧梭在著名教育讀物《愛彌爾》裡認為,當兒童活動的時候,家長不要教孩子怎樣地服從人;同時,在家長給孩子做事的時候,也不要讓孩子學會役使人。要讓孩子在他的行動和家長的行動中,都同樣感到有自己的自由。
家長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如果家長在任何事上都想說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來做,整天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就教會孩子在無意識間也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學會一套綁架家長的做法,“不聽話”就是他們慣用的繩索,消極但有效。這種事件積澱得太多,會形成極端心理,發展為一種偏執。
這裡,我想說,家長和孩子都不要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對方,都要做“聽話”的人。而家長作為強勢者和主導方,是局面的開創者——想有個“聽話”的好孩子,那麼在孩子面前首先做個“聽話”的家長。
相信自己少一點,信任孩子多一點(1)
對孩子管制太多、干涉太多,這是不尊重兒童最典型的一個症狀,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父母打亂了。一個被家長管多管壞的孩子,會在這種權威中由“乖”變成了滿身不良習慣的“壞孩子”。這些不良習慣正是束縛孩子的桎梏,他們想擺脫,可卻沒有能力擺脫。
“管”孩子真地很辛苦
我並不認識Vivian,而是我的朋友講起了Vivian的事情,讓我幫忙解決一些關於孩子的問題。
Vivian長得漂亮,性格很要強,大學讀的是國內的一所名牌大學的管理學專業,學習成績優異,直接申請到加拿大的一所高校繼續學習,讀了五年成功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很順利在一家跨國公司上班,工作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