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此英勇之盟友共為人類自由而戰,實為無尚之光榮'注:《大公報》1942年4月25日。'。”但當英軍脫險之後,卻不顧解救自己的友軍,繼續向印度方向逃跑。4月21日,亞歷山大上將在梅苗會見了林蔚將軍,協商不得不從緬甸全線撤退的措施。23日,亞歷山大又向曼德勒以北撤退的各兵團發出命令'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二編第252~253頁。':
一、現在曼德勒鐵路以東的中國軍按照史迪威中將的命令,為保衛臘戍道路向北方及東北方行動。
二、該鐵路以西的中國軍第22師、第96師在第7裝甲旅的支援下,目前應保衛密鐵拉、塔澤、瓢背地區。
三、第1緬甸師,第17印度師和中國第38師,在軍長斯利姆中將指揮下,目前應保稍埠、密鐵拉一線。
四、另以中國軍第28師(第66軍第二批進入緬甸的師)保衛曼德勒。
五、以後,就由伊洛瓦底江渡江撤退時,緬甸軍主力掩護通往夢內瓦和耶烏的接近道路進行後退,並以一個支隊守備經由帕科庫、包密沙河各通往吉靈廟的道路。
第38師和另一箇中國師與第7裝甲旅一起在實皆-瑞波道路方面行動。
其餘中國各師沿曼德勒-臘戍道路行動。
由於亞歷山大的這一命令,4月25日,仁安羌再度失陷,致使中國遠征軍欲血苦戰的戰果付諸東流。
東枝攻克戰。當東西兩線吃緊,放棄平蠻納會戰的同時,中國遠征軍第5軍軍長杜聿明力主集中兵力保全中國遠征軍的基地臘戍的兩大門戶——東枝和梅苗,不應再作無法充分準備的曼德勒會戰。但史迪威、羅卓英仍堅持將主力部隊集中於曼德勒至西線喬克巴當一線,置東線東枝之危急而不顧。4月20日,據遠征軍偵察,得知西線喬克巴當並沒有多少日軍,只有大批的英軍零零散散在遠征軍新38師的掩護下狼狽潰退。杜聿明軍長再次強調“目前必須集中第5軍主力200師和新22師與敵人力爭棠吉(東枝),否則棠吉不得,臘戍危急。……必須以最大之決心保全棠吉,如敵已佔領,必須以全力攻克,如我先敵佔領,則必須頑強狙擊北犯之敵,使我軍主力集中梅苗、棠吉間,與敵作持久戰'注:何應欽:《八年抗戰之經過》第29頁。'。”日軍窺測到中國遠征軍的漏洞,“乃命第56師團向臘戍方向突進,以切斷敵軍退路,命第18師團及第55師團分別進出於羊米典(央米丁)之東西兩側地區後,向瓦城挺進;預定在伊洛瓦底江畔,壓倒擊滅敵軍主力'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二編第210頁。'。”由日軍第56師團主力組成的機動快速縱隊以一天推進120公里的速度奔襲臘戍。第6軍暫編55師(師長陳勉吾)和增援第93師(師長呂國銓)分散投入戰鬥,結果被優勢的日軍輕而易舉地擊潰。4月20日,日軍攻佔羅衣考,東枝告急。此時,史迪威、羅卓英才感到東線的危機,於21日急令第5軍200師及軍直屬部隊一部由西線喬克巴當調回梅克提拉轉向東枝。該部將士疲於奔命,往返500餘公里。23日午後,第5軍先遣騎兵團及200師一部到達距東枝約15公里的黑河與日軍遭遇,擊退日軍並於晚上接近東枝日軍陣地。24日,200師攻佔東枝西、南、北三面高地,突入市區與日軍巷戰,至晚克復全城。同日,蔣介石自重慶發來“手啟”電,要求“臘戍應有緊急處置,萬一臘戍不守,則第5軍、第66軍應以密支那為後方,第6軍應以景東為後方'注:林蔚報告書,7143-84。'。”史迪威、羅卓英竟不顧戰局的變化和後方的安危,執意堅持在曼德勒會戰,接連向第5軍發出四道命令:除200師向東面羅列姆攻擊以外,第5軍直屬部隊一部,新22師,第96師及第66軍均集中於曼德勒,準備“會戰”。而日軍在4月25日,已越過羅列姆,直逼臘戍,第200師再繼續守衛東枝已無多大意義,於是在26日放棄該城。
從當時的戰局演變來看,東枝攻克戰的意義是重大的,堅守東枝,不僅可解東線之危,同時可以阻止日軍北上攻取中國遠征軍總後方基地臘戍,為以後的反擊提供保障。但由於史迪威、羅卓英始終堅持己見,沒能從根本上認識到東枝重要的戰略地位,使中國遠征軍進一步陷於極端困難的境地。從此以後,再也不可能在任何一地組織有效的反擊來扭轉局面了。
中國遠征軍全線敗退及緬甸全境的陷落。4月25日,亞歷山大、史迪威、斯利姆三人在皎脈西對戰局進行了分析、研究,判斷瓢背地區的正面抵抗隨時可能崩潰,一致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