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日放棄阿蘭廟。4月13日,英軍提出要求中國軍隊在沙斯瓦、馬格威等地掩護英軍撤退。4月17日英軍在仁安羌的1個師及裝甲旅約7千餘人被日軍包圍,情況十分危急。
日軍在東西兩路的迅速推進,使即將開始平蠻納會戰的中國遠征軍主力有被兩翼包抄後路、圍而殲之的危險。4月18日,駐滇參謀團團長林蔚就戰局提出兩種意見:“(1)貫徹平蠻納會戰,努力擊破敵之一路,以解除我之危局,(2)徹底脫出敵之包圍圈,一舉退守曼德勒之東北,再增調兵力,重新部署作戰。”'注:何應欽:《八年抗戰之經過》第27頁。'遠征軍司令羅卓英和史迪威在瓢背接受了林蔚的第二種意見,並命令遠征軍各部:“(1)放棄平蠻納會戰,改守梅克提拉、敏揚之線,準備曼德勒會戰,(2)第66軍新編第28師(師長劉伯尤)固守瓦城,先一步佔領敏揚、棠沙、對西南警戒;(3)第66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前方兩團逐次阻敵,會合於喬克巴當,以棠沙為後路,節節阻敵前進;(4)第5軍先抽200師回佔梅克提拉、瓢背之線,掩護主力轉進;(5)以96師在平蠻納堅強抵抗當面之敵;(6)該軍以棠吉為後方,準備在梅克提拉、他希、帶側打擊北犯之敵(按此令漏掉對新22師行動之規定)'注:《中國抗戰通史》第339頁。'。史迪威、羅卓英的這個命令和計劃,將中國軍隊第5、第6兩軍分佈於長達300餘公里的平(平蠻納)曼(曼德勒)公蹈的若干點上,既不能攻,又不能守,使遠征軍力量分散,進退失據,陷於更加不利的態勢。與此同時,亞歷山大接到韋維爾撤退印度的手諭。4月19日,亞歷山大、史迪威、斯利姆三人在瓢背會晤,研究形勢。亞歷山大強調,盡力確保稍埠、皎勃東、密鐵拉和塔澤等交通中樞地帶的重要性。斯利姆提出,目下日軍第33師團正沿伊洛瓦底江河谷深入,是各個擊破的良機。因此,應使中國軍隊增援兩線英緬軍,對西線採取攻勢。亞歷山大、史迪威同意了斯利姆的意見,把中國軍隊第38師、第200師和新22師的一個團派往西線喬克巴當地區,並命令在22日向日軍發起進攻。當時,遠征軍第5軍軍長杜聿明堅決反對分散使用兵力,力主集中主力於東線,保全遠征軍總後方臘戍和兩大門戶東枝和梅苗,但遭到史迪威和羅卓英的拒絕,不得已只得下令放棄平蠻納會戰,致使扭轉緬甸戰局的機會再度流產,以後的戰局直線惡化,陷入顧此失彼的防禦頹勢之中。
仁安羌解圍戰。平蠻納會戰流產後,為了確保曼德勒,按照蔣介石的安排,中國遠征軍第66軍新編第38師進駐曼德勒。新38師師長孫立人是位機警、精力充沛的將軍。他同喬治·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史迪威等先後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新38師本來是為保衛曼德勒而來,然而,孫師長在曼德勒接到的第一個命令是:日軍第33師團的兩個聯隊將英緬軍第1師及裝甲第7旅包圍在仁安羌北面,同時佔領了仁安羌油田。望速與英軍取得聯絡,以阻滯日軍,援救被困英軍。
仁安羌位於緬甸中西部,扼仰光到曼德勒西側的通道,是一個蘊藏量極豐富的產油區,月產量高達百萬加侖。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得仁安羌成為英日雙方必爭之地。英軍從普羅美退守仁安羌後,4月16日、17日兩天,日軍第33師團分別以兩個聯隊繞道英緬軍後方,佔領了仁安羌油田區。英軍自亞歷山大上將以下7千餘人被圍,形勢十分危急。中國遠征軍新38師接到解圍之令後,師長孫立人親自率主力渡過濱河插入仁安羌北側,圍攻日軍,副師長齊學啟率領唯一的裝甲第113兵團乘汽車直趨稍埠以南、濱河北岸堵擊日軍。經過兩晝夜的激戰,奪回仁安羌。英軍自亞歷山大上將以下7千餘人全部解圍並安全轉移,被救的還有美國傳教士、記者和被俘英軍500餘人,並奪回輜重車100餘輛、馱馬1000餘匹。日軍傷亡千餘人。同時,由於英緬第一師獲救,被日軍困在濱河南岸的英軍第17師也脫離了險境。
中國軍隊在仁安羌的英勇成績轟動了英倫三島,被英國報紙譽為“暴雨前暫時沉寂中的一道清流'注:周德民:《寧死不屈的遠征軍師長》載《中華英烈》1987年第5期。'。”英國政府向新38師師長孫立人等將士頒發勳章。英軍將士盛讚孫立人和齊學啟等人是了不起的中國虎將'注:153'。同時,英、美、蘇、印各國報紙都在顯著位置發表要聞,高度評價仁安羌解圍戰勝利的重大意義,認為這是盟軍在緬作戰的首次捷音。加拿大人士甚至認為:“日軍素稱能戰,可見中國軍隊之戰績尤值欽佩,吾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