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時期:30年代的日本。這一時期是日本推行大陸政策的頂峰時期,1936年,日本出現“二·二六”兵變,廣田內閣上臺,於8月召開“五相會議”(首相、外相、海相、陸相、藏相),會議透過接受軍部全部要求的《國策大綱》,制定了“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域發展”的戰略'注: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日本史組編譯:《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史料選編(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4頁。'。這個大綱是繼承和發展了1927年田中內閣所確立的侵略方針,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侵略中國、進攻蘇聯,伺機南進,以及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侵略擴張計劃。根據這個《國策大綱》,日本加強了全面侵華的準備,大力發展重工業並增加軍事工業投資,1937年度日本直接軍費增加到13。6億日元,佔當年國家總預算的49%,軍事工業投資達22。3億日元'注:小山弘健,淺田光輝:《日本帝國主義史》第3卷第26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1年版。'。至1937年“七·七”事變時,日本陸軍兵力達40餘萬,海軍4個艦隊,陸海軍航空兵計91箇中隊,2600餘架飛機,此外還有偽軍1。2餘萬人。從政治上、軍事上、物資上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準備了重要的條件。
二中國抗戰對日本亞洲戰略的影響
日本的“大陸政策”是以征服世界為最終目的的,而能否征服中國是這個政策最關鍵的一步。中國地處東亞,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落後。從軍事角度看,誰能佔有中國,誰就能雄踞東方,控制亞洲,進而稱霸太平洋,左右世界局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如此廣大的市場,對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會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和深刻的影響。因此,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既為西方列強所虎視眈眈,更讓日本一這個亞洲的霸王產生強烈的佔有慾,從而把中國完全控制和掌握在自已的手中。
中國的抗戰1931年始於東北,1937年擴大到全國,1945年勝利結束,先後長達14年之久。中國人民透過這場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從“九·一八”事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暴發,中國人民進行了8年的孤軍奮戰,“可以說,這是中國的抗日戰爭,也是世界對法西斯戰爭的前哨站'注:宋時輪:(《不可磨滅的歷史文獻》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週年而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論文集》第二卷第10頁。國防大學1985年版。'。”
毛澤東同志《論持久戰》中曾經指出:“日本地主資產階級的野心是很大的,為了南攻南洋群島,北攻西伯利亞起見,採取中間突破的方針,先打中國'注:《毛選》合訂本第476頁。'。”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統治者普遍認為只消“對支一擊”,就可凱旋班師。陸相杉山元上奏天皇說,事變能在一個月左右解決'注:矢都員治:《近衛文麿》東方1976年版,第606頁。'。陸軍省的頭子們和幾乎所有的幕僚都把中國看作“一個不可能統一的分裂的弱國,日本只要表示一下強硬態度,中國立即就會屈服'注:武藤章:《軍務局長武藤章回想錄》東京1981年版,第97頁。'。”但是,他們沒有料到,中國人民掀起的全民族抗戰,包括國民黨軍隊正面抵抗和中共挺進敵後的鬥爭,徹底粉碎了日本的夢想。到1934年底,日本陸軍增至24個師團,僅侵華兵力就達21個師團,佔其陸軍總兵力90%'注:日本防衛廳戰史研修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一分冊第97~99頁。'。1938年底,日本陸軍增至34個師團,除一個師團侵駐朝鮮外,僅留一個師團在日本國內,其餘32個師團全部用於中國戰場,佔其陸軍總兵力的94%,真可謂傾巢出動'注:日本防衛廳戰史研修室:《大本營陸軍部》(3)附表二。',但仍沒有解決中國問題。日軍從全面侵華到武漢陷落,歷時1年零4個月,傷亡44萬7千7百餘人,損失飛機785架,飛行員1064人,艦船百餘艘,消耗軍費92億3千3百萬日元'注:宋時輪:(《不可磨滅的歷史文獻》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週年而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論文集》第二卷第13頁。國防大學1985年版。'。如此慘重的損失,標誌著日本想用武力迅速征服中國的企圖遭到決定性的失敗。
侵華戰爭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給日本的經濟帶來嚴重的困難。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