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3/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1947 年》。這些年的其他重大的國際關係是和日
本的關係。長篇論著中值得注意的有:李毓澍的《中日二十一條交涉(上)》,
馬德琳?季(音)的《中國外交,1914—1918 年》,和臼井勝美的《日本與
中國——大正時代》。焦點當然是二十一條,自此以後在關係迅速惡化之前,
中日關係沒有完全恢復。
關於阻止袁世凱稱帝和其後謀求驅逐他,學者們有持久的興趣但無全面
的論述,這可能是由於這類運動的性質很不相同。雲南部分最受注意,並被
看作真誠的反袁運動。中國的學術研究成果修正了完全歸功於蔡鍔的說法,
並提出蔡鍔從北京去之前先已存在的雲南年輕軍官的計劃的重要性,見金衝
及的《雲南護國運動的真正發動者是誰?》,《復旦學報》,2(1956 年)。
寺廣映雄贊成這種看法,見《中國革命歷史的展開》。唐納德?S.蘇頓的著
作補充了這一事件的新意義,見《省黷武主義與中華民國:滇軍,1905—1925
年》,從滇軍的發展及其促成軍閥主義的出現這一背境認識這一事件。因此,
如我們所預料,如果其後的軍閥時期是孕育於民國初年,那麼其來源是多方
面的。
5 北京政府,1916—1928 年
儘管原始資料很豐富,當時的軍閥主義現象和思想革命也受到相當注
意,但對北京政府卻很少進行研究。關於 1916—1928 年時期歷史情況的總看
法,可參看 J.E.謝里登:《分裂的中國:民國時期》。關於中央政府制度的
研究,可參看錢端升的《中國的政府與政治,1912—1949 年》,重印,紙面
裝;侯服五的《中國的中央政府,1912—1918 年:制度研究》;更近一些的
著作是安德魯?J.內森的《北京 1918—1923 年的政治鬥爭:派別活動和憲政
的失敗》。
這些著作部分地依靠當時的中國報紙,如《順天時報》(北京)、《申
報》(上海)和《時報》(上海),以及在中國的外國報刊。報紙是進一步
研究可利用的,並且有極有價值的剪報刊物:波多野乾一編的《現代中國之
記錄》,這份月刊從 1924 至 1931 年每月重印中國報紙上的重要文章約 400
頁。為了更深入地瞭解政治事件,以中國、西方和日本當時人物的回憶錄和
觀察資料來補充報紙之不足是很有幫助的。關於初步的指導書,可看施堅雅
等編的《現代中國社會:有分析的書目》。許多重要的事實和一字不變的文
件也記載於大體上論述當時中國的著作,如劉楚湘的《癸亥政變紀略》,孫
曜的《中華民國史料》和岑學呂的梁士詒《年譜》。
從較少被利用的那些種資料可以瞭解到更多的情況。中國政府機構在很
多公報中用檔案證明其工作,闡述內閣及其下屬政府官員所相信的、希望完
成的和實際完成的事情。其中尚存的有許多部的公報、1916—1917 年參眾兩
院的公報、各種各樣機構如 1925 年善後會議的公報。此外,政府還出版季刊
《職員錄》,研究者透過這份刊物可以探索高階官吏任職的連續和變化情況。
外交檔案是另一類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料。不管人們是按傳統的說法把民
國初年的外交看作中國的災難,還是像本章這樣更實際地看作中國和列強如
何行動的歷史,都需要更詳盡地加以考察。關於這個論題,唯一的現代著作
是梁肇庭的《中蘇外交關係,1917—1926 年》。這部書的書目列舉了他所查
閱的已刊印和未刊印的中國外交部檔案。這個部關於中日關係的檔案材料,
見郭廷以、J.W.莫利編的《中日關係,1862—1927 年:中國外交部檔案目錄》,
附有很有用的中國、日本和朝鮮的人名錶。已刊印和未刊印的美國、英國和
日本的外交資料也同樣重要;每一國資料的簡要說明見安德魯?J.內森:《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