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使用了 1000 年以後才見到
它。同時,中國還發展了羅盤,記載中關於它在航海中使用的時間至少比西
方早一個世紀。①早期航海技術和造船術的這種對歐洲人的優勢,是宋代中國
技術總優勢的重要部分。如同在中國沿海那樣(那裡人們必須對付季節風和
季節風被颱風打斷的情況),中國人的航海術在長江和其他內陸航道已經有
④ 小約翰?威爾斯:《從王直到施琅的面海的中國》,第 208 頁。
⑤ 愛德華?德頓爾:《1363 年鄱陽湖之役:建立明王朝時的內陸水戰》,第 202—242 頁,載小弗蘭克?A。
基爾曼、費正清編:《中國的兵法》。
① 魯惟一:《漢代的軍事行動》,第 3 頁;魯惟一:《漢武帝的征戰》,第 67—122 頁,載小基爾曼、費
正清編:《中國的兵法》。關於與南方海上交往的早期中國文字參考材料彙編,見王賡武:《南海貿易》,
載《皇家亞洲學會馬來亞分會會刊》,31(1958 年),第 2 部分第 1—135 頁。王教授提出,漢以前從寧
波至河內,粵人應被認定為“尚非中國人”(借用拉鐵摩爾之言)。在唐之前他們在沿海基本上仍是如此。
這就是福建和廣東人自稱“唐人”的原因”。'私人通訊。'
② 愛德華?H。肖孚:《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第 12—13 頁。參見馬克?埃爾文:《中國昔
日的模式》,第 135—139 頁。
③ 關於這個主要的謎,李文遜平裝本的《1300—1600 年歐洲的擴張和亞洲的相反的例子》摘收了 20 位學
者的著作的主要內容,並把它們分成“技術”、“宗教”、“精神”和“社會結構”幾大類。
① 李約瑟等:《中國科技史》,第 4 卷第 3 部分第 29 節:《航海技術》,第 379 頁以後。關於正中的方向
舵,見第 650 頁以後。關於羅盤,見第 562 頁以後。
了長期的發展。中國商人在哥倫布以前的時代已經比歐洲人面臨更長的航
程、更洶湧的海洋。例如,臺灣海峽使得比斯灣顯得像一個貯水池。唐代去
日本的海上航線,無疑與地中海中的任何航行一樣具有挑戰性。
中國早期的航海時代是大約從 1150 年至 1450 年的三個世紀,這個時期
是在 1127 年南宋王朝被迫從開封遷往杭州並變得更加依靠海上貿易以後。毫
無疑問,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在地中海和印度洋水域的擴張,曾經
是對歐洲人和中國人航海的一個共同推動因素。但是,更進步的中國文明使
中國的海上活動,在開始時領先於歐洲人那種分散的和缺乏資金的努力。到
了十字軍運動和伴隨而來的商業把義大利的海上力量帶進東地中海時,南宋
已經發展了更好的船隻和更大的艦隊。南宋人在 1132 年開始成立統率全部水
軍的指揮部,雖然他們在建立艦隊時造的船,仍少於僱的船或接管的商船。
政府建造港口,鼓勵對外貿易,並透過設在九個港口的監督機構對這種貿易
徵稅。①
南宋時期面海中國的早期成果在 1279 年以後被蒙古帝國接收。中國的海
軍力量和海上貿易,作為蒙古人繼續進行全球擴張的努力的一部分,仍向前
發展。1274 年蒙古對日本的進攻,使用了有 900 艘船的一支艦隊,它們運送
了 25 萬士兵。1279 年在繳獲了宋朝艦隊的 800 艘船以後,蒙古人在 1281 年
遠征日本,派出了 4400 艘船——戰士人數比歐洲曾經在水面上出現的兵要多
得多。1292 年,約有 1000 艘船的蒙古艦隊被派往爪哇,和哥倫布時代以前
歐洲的任何遠征相比,這是規模更大的一次遠征。②
緊接蒙古海上力量的,是明初的海上力量和 1405 至 1433 年派往印度洋
和越過印度洋的七次規模巨大的海上遠航。中國人的海上航行在當時是傑出
的。例如,這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