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組詞、造句訓練——在認字的前兩個年頭裡,我連寫字的要求都沒有強加給他。完全就是個徒手學知識的過程。他的背誦、造句組詞能力,主要是透過放鴨式閱讀——包括對電視字幕、戶外廣告文字的辯識,形成了他自己的頭腦字型檔。
。 想看書來
未來的數學高材生半年不辨6和9
張炘煬識數的過程也是在兩歲左右開始的,稍晚於學認漢字,“10”以內的數字他學得挺快。中間出了一個岔子,紙板上的“6”和“9”他總是容易搞混淆,我耐心地給他指點了幾遍,他還是不留神弄混了。我一看他挺不高興還有點犯愁的意思,就說:算了,算了。這個“6”和“9”不好玩,咱先擱一擱,以後就認識了。
一個暑假後,他弄明白了。
“擱一擱”的思維方式,又叫丟包袱;這種不死纏硬打的方針;我記得就是從辯識“6”和“9”開始形成的,後來這就成為我丟包袱的學習指導原則的由來。當張炘煬出現某個知識點一時理解不了的情況時,我基本上採取了這麼幾個步驟:
一 不馬上放棄,換一個角度講解一遍。比如我跟他講四
則運演算法加減乘除的順序,他也許會撓著腦門問:“為什麼乘除在先,加減在後呢?”“為什麼多了括弧和少了括弧算出來的結果不一樣呢?”——說實話,這裡的“為什麼”是個理論性很強的問題,咱們不能掘個坑自己往裡邊跳。我就給他講生活中的例項:爸爸到市場買菜,2斤蘿蔔每斤8毛,1斤半韭菜每斤1塊2,我給了農民伯伯5塊錢,農民伯伯沒有計算器,用手算也能算出來他補我多少錢,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四則運算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我邊講解邊給他在紙上畫出來。
5-(2×+×)=5…(+)=5…3。4=元
算出來的結果就是:農民伯伯該給爸爸找1塊6毛錢。
這個道理很好懂,有個實物概念在裡邊,也有情節的模擬,並不深奧。他點點頭能領會了,我趁機馬上把四則運算的掌握重點傳授給他,什麼情況下從左向右算……等等。
一 換角度講解。孩子還是有些懵懵懂懂,採用暫時放棄
手段,先“繞過去”。這時候我會琢磨,是不是我的講法不太得當?
我並非師範專業出身,按照自己樸素的經驗傳授,方法不一定科學。那我就停頓一下,換個時間再回頭講。但也有這種情況,高考前就發生過這種事,一個知識點我講了半天,連炘煬他媽在旁邊都聽明白了,這孩子還是茫然搖頭。這時候他母親在旁邊笑嘻嘻地說:“看你這孩子,我聽你爸講半天都整明白了,你咋就不明白呢?”
嗔怪歸嗔怪,但我們絕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深責孩子,我多數時候的態度就是哈哈一樂,先放下。
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從沒有因為張炘煬學習上遇到障礙而對他發火。從來沒有使用過“你咋這麼笨呢”“簡直拿你沒辦法”之類的措辭。“擱一擱”“繞過去”的方式,並不是迴避矛盾,而是讓孩子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讓他有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鬆感。對暫時擱置的疑難點,一般無外乎兩種解決方式:
“回頭”解決,換個時間場合,在進行其他課程時,對遺留問題查漏補缺。自行解決,相信孩子是一時轉不過彎,靠他自己琢磨,下一次演算時就自然懂了。比如他幼年時的“6”“9”不分毛病,過一段時間自己就分清楚了。
放棄法——這等於是不解決,人的一輩子什麼都想得,往往結果是什麼也得不到。現在的知識系統也不是那麼十分嚴密的,有的知識就是可有可無,不要去追求那種“百分人生”——如果你能想開這一點,你就不怕有時候去放棄一些東西了。
炘煬每次考試都要丟分,丟分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分知識沒有掌握紮實。我採取的方法就是戰略放棄,不要因為幾分十幾分耽誤我們朝前學的進度,這種“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態度,一直是我家教上的傳家寶。
張炘煬10歲考上了大學數學系,至今為止全系的專業成績仍然是名列前茅。經常有人問:你這孩子數學這麼好,你在他幼年的時候怎麼對他進行數學開發的?
坦率地說:我在他的幼兒時期,並沒有對他進行專門的數學智力開發。
我對他的智力開發第一步是認識字,之後才是教他識數,前面說過,教他10以內數字的時候還出了一點小麻煩——這孩子“6”“9”老是分辨不清,我“撥亂反正”了好幾次,這個實心眼的傻孩子還是鬧不清,我也教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