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Queneau)和存在主義者讓…保爾?薩特(Jean�Paul Sartre)的朋友。維安不僅創作機智的先鋒小說(*ant�garde novels)和元荒誕派戲劇(protoabsurdist plays),而且為《現代》(Les temps modernes)寫諷刺專欄,為《熱爵士》(Jazz Hot)寫音樂評論,他甚至還是五百餘首迪倫式抗議歌曲的作者(其中還包括《逃兵》[Le déserteur],12作為法國反戰運動的聖歌流傳至今);他還是個小號手兼歌手,在“禁忌”(Le Tabou)等聖日耳曼地區的夜總會演出。但是,他在世時卻是以一篇不署其名的黑色小說(roman noir)聞名於世。
第一章 一個概念的歷史(3)
那是1946年的夏天,伽利瑪(Gallimard)出版社剛剛出版的黑皮“黑色小說系列”(Série noire)正在風行,為了挑戰它,另一家出版社的一個編輯邀請維安參與創作謀殺小說。兩星期後,維安交出了《我將向你的墳墓啐唾沫》(J�irai cracher sur vos tombes),署上“韋龍?沙利文”(Vernon Sullivan)這個他屢次使用的筆名,通常,他聲稱自己只是一個翻譯者,負責把沙利文的作品“從美語”翻譯過來。[5]這部充斥暴力的小說看上去像是威廉?福克納《聖殿》(Sanctuary)和理查德?賴特(Richard Wright)《土生子》(Native Son)過於暴力的結合體,講的是一個黑人,他在一個南方小鎮中冒充白人,以控制、*和謀殺兩個白種女人的方式來實施種族報復。在前言中,維安聲稱由於這部小說涉及黑人對白人的暴力行為而無法在美國出版。但是小說在法國仍然造成了爭議,並最終成為《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之後第一部以*的罪名被起訴的作品。隨後,一箇中年巴黎推銷員被發現在蒙帕納斯火車站(Gare Montparnasse)附近的一個旅館房間裡勒死了他的年輕情婦並自殺,情婦屍體旁邊橫陳著的正是這部小說,其中的恐怖情節都由下劃線標出,因此,這樁公案戲劇性地急轉直下。維安被短暫囚禁,並被罰款,而他的餘生也在惡名和疾病之中痛苦地度過。雖然他仍然參與文學和音樂的活動,但他有時自稱為“前作家”(ex�écrivain)、“前小號手”(extrompettiste)。1959年夏,他在巴黎一家劇院觀看法國導演米歇爾?加斯特(Michel Gast)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的媒體試映會,他本並不喜歡這個改編計劃,卻沒有能力阻止它。正當他坐在黑暗的觀眾席之中時,他的心臟病發作了,就這樣離開了人世。[6]
維安人生、作品的主題和母題——靛藍的情緒indigo moods:即深沉的憂鬱情緒。——編注、煙霧繚繞的爵士酒吧、美國小說、羅曼蒂克的孤絕(isolation)——類似於他那個時代的電影的主題和母題,他那驚世駭俗的小說突顯了似乎與黑色電影相關的兩個議題:性暴力、種族上的黑人性(racial blackness)或他者(otherness)。精神分析學派的女性主義者處理了第一個主題(很多女性主義理論是透過研究美國黑色電影得來的),但是,這些討論必須被歷史化,並與不斷變化模式的審查制度聯絡在一起。[7]為了處理第二個主題,我們必須注意黑暗的隱喻作用。有關黑色電影的話語產生自歐洲男人對本能的迷戀(這種迷戀在絕大多數高度現代主義形式中顯而易見),13許多備受法國人讚譽的此類電影都講述了白人角色穿越邊界,到達拉丁美洲、唐人街或者城市中的“錯誤”地區的故事。當黑色電影這個概念最終被引進到美國時,這層含義在某種程度上被遮蔽了;這個法語術語聽起來更風雅,於是也鮮有人把它翻譯為“black cinema”。[8]
我將在其下的幾章中具體展開這些問題;而現在,出於歷史方面的原因,我感興趣的是《我將向你的墳墓啐唾沫》的發表和改編時間,因為它們剛好和我所說的美國黑色電影的第一(或者說歷史的)階段重合:這個時段剛好處於好萊塢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巴黎之後和法國新浪潮開始之前。我們永遠不知道第一部黑色電影是於何時製作的(有人說可以遠溯至D。 W。 格里菲思的《窮巷劍客》[Muscateers of Pig Alley,1912]和路易?弗亞德[Lo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