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撥,便可以看到從中能有哪些獲利。
首先尊重儒教,重視讀書人,這是必然的了。除了可以藉此刷天下書生們的好感度之外,他還可以藉機蒐羅人才。
李治是皇帝又不是天才,科舉考試也只是國家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他不可能鉅細無遺的觀察,所以只能等著名單出來,看結果中有哪些人可以用。
但問題是,科舉哪怕是考試,也是人來判卷子。只要有人在,個人感情因素就會在其中佔很大的部分。這也是唐朝考生都喜歡四處投詩文,拜訪宰相等高官的原因。在一個沒有彌錄滕封的年代,刷個臉熟對於考生有多重要?
所以,這樣選出來的人,不是拜了某某為師,就是有著某種裙帶關係,真正可用的很少。而李治不能挑戰世俗規矩,於是也只能對此預設,放棄這一條途徑。
但如果是殿試的話,他就可以把給予臣子們的權利收回。考生找官員拜謁,無非是因為這些人能決定他們中與不中,到底中第幾名。如果自己取名次,那麼官員沒有了這份權利,誰還會沒事幹的抱他們大腿了?在考生們心目中,“恩師”的分量會不斷下降,而皇帝的威信卻會大大提高。
除卻這些虛名意外,在實際方面,李治可以自己在著應試人員中挑選他需要的人才。詩文寫的好不好一點兒都不重要,只要能做事,哪怕是末名也好。況且他還能大力拔擢寒門士子,讓普通人看到希望,從而更多的人投身與讀書做官的行列中來,幫他一起推翻士族。
“進士的名單雖然出來,但是卻沒有排名,”李治一邊思索,一邊問長孫穎,“讓他們來也不好白來,你說不如讓他們在殿上再試一場,然後以殿上的表現排定名次,如何?”
“啊,那他們不是就得稱呼你為老師了?”長孫穎“驚訝”的脫口而出,然後等著李治驚訝的看著她是,忙掩口佯裝不解的說道,“我聽著他們常嚷嚷,稱主考官是老師什麼的。若陛下你親自考校他們,給他們排定名次,那不也就是他們的老師了?”
“是啊,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李治想著想著,臉上露出了笑容,“天子門生,我想讀書人大約沒有幾個能夠抗拒這樣的誘惑吧……”
“的確。”長孫穎點點頭,然後又是一笑,“陛下準備如何考這些人?”
“這,”李治很快就做了決定,“詩文都考過了,時策也做了,所以殿試的話,朕準備將收集下近來遇到的各種問題考察他們,讓他們現場作文。”
“這個極好。”長孫穎點了點頭,“詩文靠天賦,時策靠家世,唯有這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卻是看眾人的臨堂反應了。”
唐朝的進士最重要的是考時策,固然看中個人能力,但是對於地方上來的,或者是小地主家庭的考生來說卻極其不公平。這些人差不多就相當於後世教育欠發達的考生,能識字作文已是不易,但對於國家大事,在著一個沒有新聞聯播的年代,他們或許連如今朝廷跟著匈奴打還是跟突厥打都分不清,所以讓他們討論朝廷究竟是該打該和,顯然是痴人說夢。這種時候,出身與高官世家,從小就聽著父輩們討論國策的孩子,顯然更能回答這種問題。
所以,李治這回就打算全部不看這些,只瞧個人的反應和才幹。
唐朝的統治,說白了一直都是世族政治,像是薛氏,蕭氏等氏族能一連出現這種宰相的狀況,只有在這個時代才能出現。所以哪怕有唐太宗那句“天下英雄皆入我轂中”的豪言,但在他的時代,科舉起到的還是補充作用。
這並不是說科舉制不好,或者說皇帝不重視,主要還是生產力低下的原因。這個時代,印刷術還沒有普及,書籍仍然是珍貴的物品,教育資源相對集中,廣大百姓連著吃飯都艱難,哪裡還談得上求學,所以註定讀書人的比例中,貴族們遠遠多於寒士。
這種情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會逐漸變化,當著社會能夠提供足夠多的教育資源時,世族們的文化壟斷也會徹底的動搖。所以,哪怕後來的人一直說科舉制是毒瘤,但長孫穎也要客觀的說一句,哪怕是僵化的晉升通道,也好過完全沒有通道。
現在李治不管多重視科舉,這兩年中能起到的作用都有限,因此長孫穎之前一直沒有拿各種先進的對策來。但是現在不一樣,李忠需要刷好感度,所以哪怕這些東西只能稱之為理念,對現實幫助並不大,但只要李治喜歡,長孫穎都會讓李忠源源不斷的放出來。
畢竟,李忠想要成為太子,不僅僅需要在李治這裡刷好感度,還需要在讀書人中刷好感度。而長孫穎知道的所有方法中,也沒有比這個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