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漢語中間應用。現在,漢字在日本隨處可見,但這些中國人能看懂的漢字並不是“中國漢字”,而是“日本漢字”。所謂日本漢字,就是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由日本人進行重新構詞,賦予新意而產生的漢字。現行的日本漢字有2136個,它們也不一定全部保有中國漢字原形,有300餘個被進行了簡化,譬如“附近”就簡化為了“付近”。
韓國的漢字有兩個來源:中國和日本。在15世紀中葉之前,漢字一直是朝鮮半島唯一的書寫系統,之後雖然本地文字“諺文”被髮明出來,但在官方檔案和出版物中,漢字仍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此後,日本殖民者進入朝鮮半島,由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漢字,也影響了韓國。
朝鮮半島另一個國家朝鮮,則在二戰後逐漸廢除漢字。據教育部主管的《語文建設》期刊一篇文章介紹,朝鮮建國後為了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以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簡單易學的諺文被大力推行。資料顯示,1945年解放時,朝鮮約有80%的人是文盲,到了1950年文盲基本上就被“掃除”。現在的朝鮮,除了幾處古蹟外,找不到有漢字的地方。
如此一來,韓國幾乎成了漢文化圈最後的有完整漢字的國家。
但同時,漢字在韓國經了反覆的消除及恢復的過程,即所謂的三場運動。也有學者將韓國建國以來的對文字的爭論,稱為“60年文字戰爭”。
這場表面上看不到一絲血跡的戰爭中,實則彙集了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較量。
1948年頒佈的《諺文專用法》是漢字在韓國面臨的第一次重大危機。但這部法律實則起於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