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努力,其實後天的惠顧也很重要。
收藏應該有師承,我瞎買的史很長,不摸門路,有十多年。後來我也接觸了一些藏書老先生,儘管他們沒有很多的文化知識背景,但在書界那麼多年,知道哪些書少見。一次,一位老先生告訴我買一個清刻本,但我覺得沒什麼啊,還是明刻本好。其實這是《趙之謙全集》,後來才知道很罕見。
真正開始系統收藏是90年代初。1991年、1992年,我開始系統讀學術史的東西,讀一些前人藏書觀的東西,比如清代、明代收藏家的東西,慢慢就體悟到什麼是好東西。
……
看到這裡,林逸禁不住吐了一口氣,幻想那個好的年代,線裝書隨處可見,像街上的大白菜一樣,一挑一大把,宋元版本最基本,明版本還可以要,至於清刻本,民國石印本,品相稍微差一點的,還都矯情著不要,可是現在呢,就算再破爛的一本線裝書,也被很多人捂在手裡當成寶貝一樣供著,指望有朝一日能夠賣掉掙大錢。想要買書,買到真正的古籍善本,那是難之又難。
時代不同了,當人們意識到這些古籍善本的價值時,很多愛書之人的收藏時代就要終結了,除非你坐擁財富,才能坐擁書城。
……
要藏書,就必須要有巨大的資本支撐,一開始,我並沒有體會到,可是隨著古書的價格越來越高,我才知道,自己的開支很不平衡。往往一個月的薪水還不夠買幾本書的,這時候,我就開始動腦筋想方設法,開始賺那些曾經厭惡的阿堵物和銅臭了。
怎麼做?我開始去其他大學兼職,開始去各地演講,開始發表各種學術著作,可是接受一些無傷大雅的禮物和饋贈。
我變得越來越世俗,每年在買書上要花近百萬,以此來維持自己貪得無厭的願望。
藏書家有一種使命,儘量將古籍保護好,將破的修好,做好套這樣就不會磨損書了。這些典籍有些都已經幾千年了,而我不過只是活幾十年,我只在這個藏書史上佔了一小環,說的再直白點,我只是這些書的一個宿主,當我老去的時候,它們就會重新找到愛它們的新主人。
人會老,書不會老。
地久天長,書香依舊。
而我們這些藏家,真正得到的又是什麼?也許到死,我也不會懂………
……
吧嗒一聲!
林逸忍不住流下了一滴淚珠兒。
是啊,作為藏家我們最後真正得到的是什麼?那些寶貝的,心愛的,猶如心頭肉的藏書,最終只是把我們當成是漫長世紀中的宿主,它們暫時寄宿在我們這裡,當我們慢慢老去的時候,它們卻依舊沒變,當我們有了皺紋,有了病痛,它們還是那樣,安然無恙。當我們躺在病床上,埋進棺材裡,它們就該走了,一車車,一捆捆,一箱箱,一摞摞……繼續尋找新的宿主,尋找下一個愛它們的人。
這世上,最痴情的就是愛書人!
這世上,最無情的就是那些書!(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四章。得失
人會老,書不會老。
地久天長,書香依舊。
而我們這些藏家,真正得到的又是什麼?
林逸忍著心中那種莫名的悸動,繼續翻看手中的“藏書日記”,裡面是一個人藏書的人生,和對藏書的感悟。
……
好了,不管你是誰,看到我這本藏書日記的時候,一定也是愛書之人,既然是愛書之人,那麼一定很好奇的我的藏書分類。
實際上我的藏書分七大系列,具體是哪七大系列,只要你愛書,你藏書,就一定會知道,這裡也不多說了。
其中活字本是7大板塊之一。中國念念不忘的四大發明,兩樣都與書有關,印刷、造紙。然而有悖論的是,韓國、日本對活字本的研究遠甚於中國。
我收藏了中國最大的一份木活字本《文恭集》,是宋代胡宿撰,我收藏的是幹隆武英殿聚珍版,聚珍版就是活字的意思,是幹隆皇帝起的。當年出了138部,其中4部是木刻板,134部是木活字本。我收藏了其中的13部,都是這幾年陸續收藏到的,各種途徑都有。
我在收藏中發現,在整個線裝本中,活字本佔的比例百不得一。這是個很奇怪的問題,中國是活字本發明國,然而活字印本難免罕見。後來,中國和韓國引發“活字版之爭”,我這才知道,自己所藏的版本,有多大的價值,只要把它們拿出來,就是鐵證如山。
宋刻本是藏書中比較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