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去,修行的級別卻永遠是剛剛入門的“沙彌”。在佛教的術語中,有所謂“智障”的說法,大致意思是:人的知識裝得太多、想法太多,思維反而容易放不開,參不透真正的“玄機”。這個老沙彌,就是有嚴重的“智障”。
現代中國,有一種對應試教育的極端說法——“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這與佛家所說的“智障”也頗為相似。本來多讀書、多積累前人經驗、多學點有用知識,完全沒有錯,但是,假如學知識走到了極端,腦袋裡裝了太多無用的知識,而不會靈活運用,反而會變成“榆木腦袋”,成為“高才低能”的廢才。
這些近於寓言的故事,非常形象地表達了對於人類知識無止境增長的困惑,及其帶來的嚴重後果。與此同時,這些有關遺忘與記憶的故事也給了人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人也許並不需要記住太多的東西。
這也就是遺忘機制和內隱記憶系統的意義所在。在經過大量研究之後,心理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存在內隱記憶,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記憶暫時無用,另一方面是太多的憶憶會使人的腦力不堪重負,影響思維能力。所以,遺忘完全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是人類能力的缺陷。恰恰相反,遺忘是保護人類智力可以正常發揮的一種生理、心理機制。正因如此,遺忘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能力。
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心理學原理放大來看。對於單個體的人來說,有著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的區別,那麼,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是否也有這樣一種可能?——浩如煙海的知識全部是人類創造的,那麼,在整體人類的記憶中,這些知識從來就沒有被遺忘過。我們之所以遺忘掉某些所謂無用的、無效的、垃圾的知識,只不過是因為它們都封存在人類的內隱記憶中,暫時不用。當我們需要呼叫的時候,只需要透過某種特殊的方法,解除遺忘機制,獲得真正有效的知識。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人類從來都沒有遺忘(2)
人類從來就沒有遺忘,遺忘是通向記憶的道路。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發現。
一種能力——“搜尋”的發現
讓我們回到找尋知識迷宮出口的問題吧!似乎已經耽擱太久了。
從心理學對於遺忘和記憶的發現和研究中,人們可以斷定,由於人類生產、發現的知識本身大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絡,而人對於知識的記憶和聯想也總是有跡可求、有章可循。因此,在遺忘掉大多數知識之後,人們仍然可以透過種種隱藏的線索和途徑,找回那些丟失了的知識。
同理,對於個人從來就沒有掌握的知識,只要它真實存在於人類社會,人們就完全可以透過知識與知識、知識與人生、知識與經歷、知識與聯想之間的橫向、縱向聯絡,找到有效知識存在的蛛絲馬跡,獲得人生問題的解答。
事實上,心理學的研究以及知識固有的屬性,已經為我們走出知識迷宮找到了真正的出路。這條道路用一個最簡單的詞來概括,就是——搜尋。在這裡,“搜尋”二字的意義不僅僅是面對網際網路的一個工具,也不再是搜尋天然存在的道路,而是透過事物與事物之間有機的聯絡,拓展人類天賦的想像力,創造和發現一條又一條通往知識、通往成功的道路。在這裡,搜尋是泛化了的知識獲取的能力。
中國古代有一個由寓言故事引申出來的著名理論觀點:“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意思是,自己釣到魚之後分給別人,只能讓別人吃一餐飽飯;但是,把釣魚的技術傳授給別人,就可以讓別人吃一輩子的飽飯。放到現代資訊社會的語境裡,我們完全可以對這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觀點做一個後現代式的解構和“誤讀”,得出另外一種理解——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一句話,“智”比“知”重要。
這也就是說,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搜尋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一種比掌握具體知識更難能可貴的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 想看書來
社會運轉的新型蒸汽機(1)
搜尋在大幅提高個人掌握知識的能力同時,也為整個社會機器的運轉帶來了一種新的動力。試想,一個單位裡的員工,如果都能在工作的進行之中更快、更有效地獲得知識,那麼,這個單位的工作效率會如何?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部門主管,他也會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夠在工作中,迅速獲得變化中的可靠資訊,並相應做出新的決策,由此取得比別的部門更好的業績。當你終於成為公司經理之後,就會猛然發現,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