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沃爾沃是始作俑者,並一直位居榜首。一筆2 000萬的持股在1976年等於麥哲倫全部資產,而現在已經不足掛齒。為了運作這筆龐大的資金,林奇必須持有l億股以上的股份。每天林奇按字母順序檢查,以決定賣掉哪些,再買進哪些。
有一次,林奇去位於加尼福尼亞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度假,在山頂上一間可以俯瞰群山的電話亭給交易臺打電話,詢問當天的交易情況,兩小時過去了,他才報完清單上從A到L的股票。
林奇個人走訪公司的數量從1980年的214家上升到1982年330家,1983年489家,1984年411家,1988年463家,1986年570家。照此趨勢,林奇得每天走訪兩家公司,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
麥哲倫基金1986年增值%,1987年上半年增值39%。隨著道·瓊斯指數逼近歷史最高點2 722點,牛市的形象充斥各專業雜誌的封面,林奇卻做出了一次戰略性的轉變——5年來這是頭一次。林奇感覺經濟復甦已經走得很遠,分析人員對汽車業收益的樂觀估計超出了林奇的研究結果。於是,林奇開始減少汽車股票的份額,而增加了金融業的股票——特別是美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還有信用社的股票。
麥哲倫在1987年5月成為資產達100億美元的基金,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樣的規模對於戰勝市場來講,是太過龐大了。10億美元規模已經很大,然後20億、40億、60億、80億,直到100億美元,林奇一直以自己的行動來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其他大基金達到一定規模之後,就不再接受新的份額持有人,但麥哲倫一直保持開放式,批評者認為這是富達公司的策略,以提高林奇的聲譽和增加管理費收入。
展翅騰飛(5)
到1987年,林奇很自豪麥哲倫這家資產規模等於瑞典國民生產總值,大基金能夠戰勝市場。為此而付出的努力使林奇筋疲力盡,林奇越來越希望能多花點時間跟妻子在一起,而不是跟美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那時林奇本可以退出,而不是三年之後,使林奇留下來的原因是1987年的股災。
也許我們不能說林奇有先見之明,知道股災將要降臨。市場過分高估,早已潛藏著暴跌的禍根——事後來看,這是多麼明顯。但他當時沒有發現,林奇當時全部滿倉,手邊幾乎沒有現金,對市場週期的這種認識相當於對股東的背叛。
幸運的是,8月份麥哲倫基金減少了信用社股票的持有比例,林奇意識到信用社在發放愚蠢的貸款;不幸的是林奇又把這些錢買了別的股票。
1987年股災之前,麥哲倫當年收益已達39%。
林奇對此焦急萬分,因為標準普爾指數已上漲了41%。林奇記得卡羅琳對林奇說:“你已經為股東掙得39%的收益,又何必為落後市場2個百分點而抱怨?”事實證明,她是對的,林奇不該抱怨,因為到了12月,麥哲倫基金損失了11%。
林奇本人在市場下跌中的悲劇始於愚蠢的悖論。在林奇接管麥哲倫的頭幾個月中,市場下跌20%,而基金資金卻升值7%。這次短暫的勝利使林奇確信,他對於普通選股人的不幸有某種程度的免疫力。
這個神話在1987年9月11日到10月31日的股市大崩盤中被粉碎,那次大跌是美元疲軟、高通脹、國會關於減稅的辯論,以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緊縮銀根的結果。短期國庫券的利息甚至高於長期國庫券,這是極少見的情況。股票市場下跌不少,麥哲倫的損失更加慘重。
1987年結束時,林奇很高興麥哲倫仍有1%的收益,使得麥哲倫連續10年超過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並且麥哲倫在反彈時再次超過市場水平。1987年的股災暫時解決了麥哲倫基金資金規模的難題。8月份麥哲倫基金的總資產110億美元,到10月份變成了72億美元,一週的損失相當於哥斯大黎加的國民生產總值。災難降臨時林奇正在愛爾蘭打高爾夫球。林奇被迫賣掉大量股票變現,以應付被嚇壞了的股東的贖回。麥哲倫在10月份共售出億份額,而有10億份額被贖回;賣與買的比例達到2:1,出現5年來相反的趨勢。
但大多數麥哲倫的投資人沒有拋售手中份額,他們把股災只當作股災看待,沒有人認為這是文明末日的開端。
但是對於某些從事保證金交易的投資人來講,這的確是文明的末日。
他們從經紀人那裡貸款買股,這些投資者看到自己的資產被一筆勾銷。經紀公司為償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