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到的印象,是麥哲倫基金的未來將與儲貸社共命運。好在情況並非如此。儲貸社的股票後來全面下跌,如果林奇把麥哲倫20%的資產投進儲貸社股票中,林奇也許早就被迫提前退休了。
汽車業股票是麥哲倫這個時期成功的最大功臣。從福特到克萊斯勒,從克萊斯勒到紳寶、沃爾沃,適宜的經濟浪潮托起了整個汽車業。
克萊斯勒股價短期內急速上升,使麥哲倫的持股迅速突破5%的限制。購買某種股票達到麥哲倫基金資產的5%,按規定林奇不能繼續買進,但如果由於股價的上升使之升值超過5%,就可以不受限制。與此同時,林奇大量買進福特和沃爾沃的股票,直到這三種股票加起來達到麥哲倫資產的8%,整個汽車業股票在麥哲倫基金全部股票中所佔的比例達到%。
在1982年—1988年這6年期間,三大汽車公司中至少有兩家總是位居麥哲倫最大持股前5名之內,有時三家都在前5名之內。福特和克萊斯勒急速上升,林奇從這兩種股票中所賺的利潤都超過1億美元,從沃爾沃股票中賺得7 900萬美元;從少數大比例持股中獲得巨大利潤是麥哲倫成功的關鍵。
雖然麥哲倫繼續被看作增長型基金,但正是它可以買任何股票的自由度使林奇能有發現汽車業股票的機會。克萊斯勒和福特都不是增長型企業,所以一般不會出現在增長型基金的投資組合中,但由於長期股價太過低落,故此反彈時的表現頗像成長型股票。
1984年,林奇的持股比例前10名幾乎沒變,林奇堅持“買進——持有”的策略,一改從前頻頻換手的習慣。這個月可能福特排第一,接下來是克萊斯勒、沃爾沃,下個月可能是沃爾沃排第一,接下來是克萊斯勒、福特。1983年買進的國庫券仍然保持相當大的比例,隨著利率下調,債券繼續升值,汽車業股票在林奇所持有的股票中,就數量而言,最多的時候有5家排在前10名,除了前面提到的3家,再加上紳寶和本田,有時甚至通用也躋身其中。在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重新來到汽車展銷廳時,即使通用這樣的公司也能賺很多錢。
展翅騰飛(4)
1984年,麥哲倫基金又吸收了10億資金,林奇花了一段時間來習慣每天的交易清單上多出的零。同時,林奇每天早上給交易員的指令也變得越來越長。林奇現在選擇度假地點,主要是依據時區和電話亭的位置;奧地利是個好地方,因為美國開市前正是奧地利的下午,所以林奇可以整天去滑雪,然後打電話給交易臺。在國內,林奇最喜歡的滑雪勝地,是新罕布什爾州的巴爾沙姆,因為那兒每條雪道盡頭都有電話。林奇滑下去,給交易員打電話,拿到清單,然後轉入下一個雪道繼續他的運動。
在頭一個五年中,林奇出門不多;但第二個五年卻頻頻旅行,大多數是去參加全國各地舉行的投資會議,有點類似於考試前的填鴨式訓練,每天瞭解幾十家公司的情況。
對基金經理來講,接受邀請參加投資會議是一件非常節約精力的事。由於常常有兩三個會議同時舉行,因此決定參加哪個會議往往很困難。富達公司有時會派出代表團,這樣林奇能夠在每個會上都有自己的代表。
有時,在會議上了解到某些企業的近況非常之好,於是就提前離開會議室,打電話下達買進指令。在會議空閒時間,林奇會租輛車或叫計程車,去走訪那些沒有派人參加會議的公司。林奇對某個城市的瞭解往往不是它的市容市貌如何、風景名勝怎樣,而是《財富》雜誌評出來的500家大公司中有哪家在這個城市。
繼1983年及1984年每年吸收10億美元資金之後,1985年麥哲倫又吸收了17億美元。這時麥哲倫的淨資產等於哥斯大黎加整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為吸引這些資金,林奇保持不斷的進攻性,重估投資組合,找尋新的持股或增加已有持股。美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是一個好例子。
在1985年上半年,美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是林奇典型的小比例持股之一。後來他調查這家公司的情況,發現它有了急速的改變,於是林奇把它的持有比例提高到%。林奇仍然中意於汽車股票,即使福特和克萊斯勒的股價已經漲了2到3倍,但其收益繼續增加且基本面仍然向好。但不久之後,美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取代了福特和克萊斯勒的地位,成為麥哲倫的大功臣。
1986年2月,麥哲倫資產突破50億美元大關,林奇得增購福特、克萊斯勒以及沃爾沃股票,以維持現有持般比例。他也買進了大量新上市的股票,外國股票現佔總資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