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彌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物理學獎的。同情gif。】
諾伊斯:【我不需要你的同情!】
江維:“諾伊斯,他得獎感言裡真這麼說過。”
諾伊斯:【好吧,繼續不需要同情!哼!靠個鬼的積體電路,從電氣工程師變成物理學家的人。】
基爾比:【攤手gif,物理學家真香。】
諾伊斯:【哈哈大笑gif,作為英特爾的創始人,我有錢,真香。】
基爾比:【我又不愛錢,呵呵gif】
諾伊斯:【……】
江維:“別bb了,一群機器人,趕緊幹活!把觀眾的問題給解釋了!誰先來!”
基爾比:【我先來,畢竟我發明積體電路早啊,哈哈哈哈。】
諾伊斯:【呵呵,有什麼好得意的。這事兒你不干我不幹,早晚總會有人幹出來的。你不過就是早了那麼一丟丟。】
基爾比:【呃,諾伊斯,其實咱們的技術都是源自貝爾實驗室不是麼。
1947年我大學畢業,學的是電子工程,畢業後去了全球聯通在密爾沃基的中心實驗室。
1952年,我們公司獲得了貝爾實驗室生產電晶體的專利許可。
我被派到貝爾實驗室做為期兩週的技術研討,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電晶體制造工藝和理論知識。
回到公司後,我組建了三人研發小組,製造了一些電晶體制作裝置並作出了電晶體。
1956年年初,我參加了貝爾實驗室的第三次研討會。這次討論會的主題,矽基晶體三極體和雜質在晶體中的擴散技術,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一,使我更加堅信,矽才是半導體未來的方向。但我所在的中心實驗室對矽材料並不重視,不願投入。這導致了我在實驗室工作十年後決定跳槽。
第二,擴散技術,是實現半導體摻雜的關鍵技術,這項技術至今還是電晶體制造的基礎。
於是,1958年5月,我跳槽去了德州儀器。
當時的德州儀器是國防部電子裝置微型化計劃的合作伙伴,公司的阿德科克小組正在為軍方做一個叫“微型模組”,即平面電子器件的專案。
我看到這個專案就在想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讓電子模組小型化。
我將微型電路的工藝分為三類:
第一種方法,把各種器件做成同樣大小和形狀,使電路連線變得簡單。
第二種,用各種薄膜來製造各種器件,不能用薄膜做的器件後面再加上去。
第三種,也是更徹底的方法,就是在一種材料中製造出全新的結構,並用它做出一個完整的電路。
當時我選了第三種方法進行研究,即在一種材料上做出所有的電路器件。
當時貝爾實驗室已經開發出來了擴散技術和物理氣相沉澱技術,我認為這兩項技術是做出這種微型電路的關鍵。
我將這個設想與阿德科克小組的同事說了,他們同意了我的想法,但覺得這件事挺麻煩的,不過還是讓我先嚐試一下。
於是我先用矽做出了分立的電阻、電容、二極體和三極體,然後將它們連線成一個觸發電路。
1958年8月28日,這個嘗試成功了!
既然能用單一材料製作這些分立器件,就能將這些器件做到一塊材料上!
當時德州儀器有幾種鍺器件,能先把金屬蒸發在鍺管的發射極和基極上,再用刻蝕技術做成接觸點然後連線起來。
我得到了幾塊這樣的鍺晶片,所以著手用鍺進行積體電路的製作。
兩週後我做了三塊這樣的電路,1958年9月12日我們的實驗獲得了成功,現代電子工業第一個用單一材料製造的晶片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