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鮮香只是浮於表面,終究還是遜了一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淺層的原因,便是剛才在烹煮時,姜先生的乾絲在砂鍋中多燜了十分鐘左右,這才揭蓋裝盤,因此能夠入味更透。”
眾人回想起剛才的情形,都暗暗點頭,心想:照此看來,這次失利的責任卻要算在最後負責烹煮的金宜英頭上。脾氣一向不太好的李冬更是斜斜地看了金宜英一眼,不滿地說:“金師傅火候掌控的能力名聲在外,不想到了關鍵場合,也不過如此!”金宜英憨著笑臉,頗有些尷尬,想要解釋,卻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老者搖搖頭,對李冬說道:“李師傅,如果你認為這是金師傅一個人的責任,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金大廚象姜先生一樣,在最後烹煮時多燜上幾分鐘,確實可以更加入味,但那時這份乾絲恐怕連夾都夾不起來了,全都煮爛了。你們選用了質地最鮮嫩的方幹,而乾絲又切得如此纖細。金大廚能將這樣的乾絲煮得不膩不爛,恰到好處,對火候的掌握確實令人佩服。”
老者這幾句話說得簡短,但其中包涵的烹飪道理卻並不簡單。李冬三人乍聽之下,似乎有些明白,又尚未完全相通,一時間都有些發楞。
卻聽那老者繼續說道:“這‘大煮乾絲’能否很好地入味,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乾絲是否切得夠細,二是烹煮的時間是否夠長。而這兩點卻又互相矛盾,乾絲切得細,烹煮時間便不能長;想延長烹煮時間,乾絲便不能細,這兩者互相制約,其中自然會有一個最佳的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位於何處,又同所選方幹質地的鮮嫩程度大有關係。因此‘大煮乾絲’這道菜,雖然對選料、刀功和火候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必須是一個整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