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論述歸於道家思想和許多流行的中國俗語,比如: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我們暫且不管它們的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所不同。只要不被過分地引申,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說明:我們完全有道理相信未來的光明;不公正和不幸不會總是佔上風;苦難可能是好運的前奏。反之亦然。人在遇到苦難時,承受並渡過苦難,而且相信那些不開心的經歷很快就會過去,然後更好的事情就會來臨。
好運氣總是跟隨在壞運氣後面嗎?
難怪,遭受苦難者總是希望快點挺過去。對於那些經歷著苦難的人們,如果假設厄運後面總是跟隨著好運,幸福以及有意義的人生可能真的只存在於未來中。但是後來的好運怎麼就能使之前的苦難公正而有道理,這就不太清楚了。首先,上面的內容說明苦難和好運之間只有偶然的關係而非因果關係。相信苦難之後會有好運只是一種符合簡單的機率規律的合理推測。甚至出於純粹的猜想,我們都能夠確定,原則上講,至少有50% 的可能性在苦難的後面是好運,這和考試不及格之後獲得及格以及丟失一匹馬之後又獲得一匹更好的馬的機率是一樣的。但是,這條機率原則也告訴我們:有相同的可能性厄運之後還是厄運,考試不及格之後還是考試不及格,丟失一匹馬之後又丟失一匹馬。換句話說,在純粹的數學意義上,我們是否首先感受了痛苦和後來有沒有好運是不相關的。之前的苦難和之後的好運之間的關係是偶然的,就如同生了一個男孩之後再懷一個女兒。相信苦難之後會有好運是一種盲目的樂觀,至少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猜想。我們不能這樣解釋苦難,更不能證明它是合理的,如果後來真的有好事,那也是偶然而非必然。第二,即使苦難之後好運真的很可能發生(多於50% 的可能性),這也只是一種統計學的解釋,而沒有對因果關係加以說明,沒說明為什麼災難會引起好運。比如說,即使所有已知和被記錄的歷史能支援它們之間是統計上相關的,我們還是難以想象為什麼和平會緊隨在殘暴的戰爭之後,在痛苦的病症之後會健康,在饑荒之後就能獲得豐收。苦難和好運之間顯著的高相關可能會使我們更加準確地進行估計或者使我們的樂觀不那麼盲目。但是這遠遠不是因果關係,不能解釋為什麼苦難後面一定跟隨著好運。熱忱的維護者可能會說,或許我們應該更有想象力,而且相信最邪惡的力量或者罪犯以及災難都會時不時地歇一陣,所以大多數受害者都會在不幸之間有一段平和期。他們認為,好運和苦難輪番地光顧我們。如果這兩者總是在一起,一個不會離開另一個而單獨出現,那麼其中一個就可以看做是另一個的前提了。如此,苦難就能被解釋了,甚至還被認為是合理的,因為好運總會緊隨其後。但是這種說法很可疑。這使我們直接想到第三點,也是最基本的質疑:
為什麼幸運和倒黴會交替地出現?
為什麼悲劇在前面?
在沒有苦難的前提下,我們能不能有好運,不管這種好運是多麼的微小?
毫無疑問,戰爭與和平總是並肩而行,疫病和健康也是不能分開的孿生子。但是我們想一想,它們其中一個在另一個後面出現,這其中真的有邏輯關係嗎?使它們成對出現真的能在道德意義上有收穫嗎?原則上講,沒有殺戮的世界,沒有“非典”和癌症的健康生活完全是合理的。苦難和好運之間永恆地交替出現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毫無疑問,如果有戰爭和疫病,在它們之後出現和平和健康會是一種很大的安慰。但是這種想法有安慰作用並不代表有推理的作用,也不能證明我們的苦難是合理的。簡而言之,好運總是緊隨災難,但並不是必須先有苦難才有好運;苦難後面應該有好運,但是苦難不能因為好運就成為合理的。 。 想看書來
我們怎樣理解苦難(6)
那些鼓勵經受苦難者繼續努力並寄希望於未來的人們總是出於好意這樣做。這可能是一種很好的安慰。但是也要注意到,這同時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策略。儘管這並不是必需的,但透過激發這種好運會緊跟著苦難的想法就會產生一種實際的效果,使經受苦難者不是去追問苦難的意義,而是關注他們將來會擁有的還過得去的或者可能會更好的生活(這根本不是壞事)。
苦難是展示美德的機會
苦難也可能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和有益的元素,其中包括個人成長、成熟,最主要的是美德的培養。苦難的意義在於為受害者提供了在忍受、渡過和戰勝苦難時展示美德的機會。正如著名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