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通知高橋,中國方面對於日本的要求,將完全的照辦。
不過蔣介石指示何應欽,不能以文字協定而留下記錄(這會產生國內更大的政爭),只能在口頭上,接受日本的要求。因此何應欽在六月十一日以簡短的文字,告知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華北軍政當局同意日本的各項要求,不料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卻擅作主張,竟然自己擬定了檔案,加上更多的無理要求,稱之為“覺書”,由高橋帶給何應欽,要求何簽字蓋章。這個做法當然遭到何應欽的拒絕,何並電告南京,國民政府自然同意他拒籤的立場。何應欽為了避免受到日本繼續的施壓,於十三日離開北平南下,國民政府則動員部隊在河南與隴海線待命。
此時中日在華北的關係,一度陷入高度緊張的狀態,不過由於東京的軍部,以及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對於日本只以軍事威脅的姿態,就能迫使中國在河北作出如此的讓步,感到滿意,因此下令見好就收,不得再借題發揮。梅津於六月二十八日正式釋出宣告,宣稱“河北事件”結束。日方稱中國對日本要求的讓步為“何梅協定”。不過事實上是沒有這個協定的檔案,只有中國接受日本要求的口頭承諾2。
正當日本駐屯軍剛在河北“壓何”得逞之際,關東軍則在六月十一日,藉口在察哈爾張家口地區的中國守軍,檢查日軍人員證件而發生衝突,又採取軍事的高壓的恫嚇,要求駐紮在察哈爾地區的西北軍宋哲元部,向日軍謝罪道歉,同時要求中國軍隊退出察哈爾長城以北地區,日方將此事件稱為“張北事件”。此時日本突然“又”決定,此一地區的大部分面積“應是”滿洲國的領土,同時日本準備支援蒙古人在這個地區搞獨立,所以急於佔領這個地區。在日本關東軍以軍事威脅的高壓下,國民政府最後也只有採取息事寧人的立場,將察哈爾省長宋哲元調到河北接替東北軍,並且由宋哲元的部屬秦德純出面,與關東軍旅團長的土肥原賢二,在六月二十七日,簽下所謂的“秦土協定”:中國方面同意撤退在察哈爾大部分地區的西北軍,以及關閉國民政府在當地的黨政機構,也就是等於把察哈爾北部讓給日本來導演“蒙古國”的發展。
日本在一九三五年的六月,利用河北事件與張北事件,對華北發動軍事威脅,一舉的得到了“何梅(口頭承諾)協定”與“秦土協定”。這樣在何梅承諾中,日本強迫中央與東北軍的力量退出河北省,以方便河北與國民政府分離。在秦土協定中,日本等於控制了長城以北內蒙地區,以利製造蒙古國的登場。這是南京的國民政府,所採取的應對措施是,把駐在察哈爾的西北軍調進河北接防東北軍,把晉軍的傅作義部,調往綏遠地區,在內蒙的軍政重鎮百靈廟,進行誘敵深入的戰略部署。
接著日本岡田啟介政府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利用日本在河北與察哈爾對中國交涉的“成就”,透過了兩個歷史性的對華政策方針:
一、是由外、海、陸三省聯席擬定的“對支政策”,內容包括了外相廣田的三個主要原則,一、中日親善,也就是中國停止排日,不得與其它國家結盟。二、中日滿經濟合作,要求中國給與日本在中國各種的經濟發展特權。三、是中日共同防共,日本利用防共成為干涉中國內政與外交的重要藉口。這個“廣田三原則”,就成為日本對中國外交侵略的方針。
二、就是由陸相川島義一所提出的“鼓勵北支自主案”,下令日本駐華的關東軍與駐屯軍,充分利用何梅協定與秦土協定作為基礎,全力推動華北五省自治,以徹底消除華北對於南京國民政府的向心力。
這時日軍對於河北的分離,幾乎已經是志在必得,在中央軍領導人何應欽離北平南下,中央軍與東北軍也相繼的依照何梅承諾撤離河北,河北就出現力量真空狀態,日本當然設法抓住這個機會,對剛接任平津衛戍司令的宋哲元,施加壓力,希望宋哲元能夠同意日本人的政治設計,宣佈河北脫離國民政府而獨立。宋哲元面對日方的強大壓力之下,實在是難以應付(當時土土肥原幾乎每天幾次的找宋哲元施壓),宋只有一再急電南京國民政府的蔣介石,要求南京趕快派出軍政大員,北上處理日方的壓力,否則他與二十九軍將難以獨立承擔河北的局面。一時之間,宋哲元可能在日本壓力下,宣佈河北獨立自治的謠言,已經成為日本每天預報的政治新聞。
13。4 冀察政務委員會的緩衝組織
這時南京國民政府也感到河北的事態非常的嚴重,國民政府在幾經商量之後,最後還是決定派遣何應欽再度北上,與日本方面周旋,國民政府於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