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北暮鹽場的幹部、工人決心以大慶為榜樣,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改變鹽場面貌,為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1965年底,北暮鹽場學習了兄弟省改造舊鹽田的經驗,提出了一個徹底改造舊鹽田的計劃。這就是,把鹽場一工區平方公里高低不平的舊鹽田加以改造,實現揚水、順水自流化;同時,把這些鹽田上的500多個石子鋪底的結晶池,挖去石子,鋪上陶片,實現結晶池陶片化。
計劃做出後,全場130多名鹽工便頂住各種壓力,投入了改造舊鹽田的鬥爭。他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向國家伸手要投資。沒有陶片,他們下班後挑上泥箕,步行二三十公里,到合浦縣城附近的一個陶器廠去揀碎陶片。有些鹽工還回家動員自己的親屬也東村西舍地幫助找陶片,然後一擔一擔地送到鹽場。在工人、家屬的共同努力下,鹽場沒花國家一分錢,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將61塊鹽田鋪成陶片結晶池。這些結晶池,由原來開曬四天才產鹽,變成只要有半個連晴天就可以收鹽,大大縮短了生產週期。
1966年1月10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錦州建成大慶式新興工業區》的長篇報道,在同一版,該報還發表了題為《全國都能有大慶》的社論。社論指出:“在毛澤東思想光輝照耀下,在我們偉大的國家裡,大慶精神到處可以發芽、滋長、開花、結果。……應該說,全國各地都能有大慶。”社論強調:“學大慶、趕大慶、超大慶,各地區、各企業都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3月21日,《人民日報》在《學大慶、趕大慶、超大慶,創造更多的大慶式企業》的總標題下,發表了一組各地學大慶的先進典型事蹟。
《人民日報》在為此發表的“編者按”中指出:“學大慶應該從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出發,應該把大慶的先進經驗同本企業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兄弟單位的任何先進經驗,不透過自己的實踐,不透過總結和推廣自己的經驗,是不可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每個地區、每個單位、每個企業學大慶,都要總結自己的經驗,這樣才能把大慶的經驗真正學到手。”
值得重視的是,在上述《人民日報》的社論和“編者按”中,不僅講到了學大慶、趕大慶,還提出了“超大慶”的口號。而且各地在總結出的學大慶的先進經驗中都反覆強調,學大慶首先要學大慶精神,不能單純照搬大慶的某些制度。
。。
第七章 全國學大慶,大慶怎麼辦(1)
工業學大慶運動在全國興起後,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擺在了大慶人面前:全國學大慶,大慶怎麼辦?
在成績、榮譽、讚歌和頌詞面前,多數大慶人的頭腦是清醒的,但也確有一些人頭腦昏沉沉,腳步輕飄飄。有人頭腦開始發熱,看成績多,看缺點少;看有利因素多,看不利因素少,不重視實際困難和解決具體問題,一味盲目地帶領群眾打衝鋒。因此,1964年初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有一個鑽井隊,安裝的井架還沒有校正好,就急忙開鑽,井只打到一半,井斜就超過了規定。這種情況引起了石油部和大慶工委領導的警覺。餘秋裡等人意識到,大慶正面臨著一個新的考驗。這個考驗,不是過去那種艱難困苦,而是成績和榮譽的考驗。能不能經得起這個考驗,關係到大慶油田乃至整個石油工業能否繼續前進。
還在石油會戰正緊張進行、成功已經在望的時候,石油部領導就已經警覺到在成績面前保持謙虛謹慎作風的重要性。
1963年6月,餘秋裡在一次全國石油系統電話會議上專門講了一番如何正確對待榮譽的問題。他說:“我最近看到一些簡報,想說一個問題:不要居功,不要貪圖名利,不要宣傳我們個人,不能接受這種精神享受!誰要搞這個精神享受,突出個人,我看就要身敗名裂,受到歷史的懲罰!當然,我們的英雄人物是可以享受的,因為他們是革命的紅旗,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幹部就不一樣了,我們要謙虛謹慎,埋頭工作,這才是共產黨員的本分。玉門送來的一個材料上說,洛陽拖拉機廠去那裡參觀,裡面有兩句話,我看是胡說八道!一句是‘以餘部長的作風為榜樣’,一句是‘我們廠的領導享有很高的威信’,太不嚴肅了!誰對這樣的話滿意,聽了心情舒暢,說輕一點是頭腦發昏,說重一點就是黨性不純的表現。什麼餘部長的作風?什麼廠領導的威信?簡直是胡吹!我們是共產黨員,是普通幹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盡黨員的義務,應盡的職責!任何成績都是黨領導的結果,人民群眾努力的結果,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