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樣有了新的工藝操作規程。一套嚴格的檢驗制度也隨之建立起來,一套科學的測試裝置也依靠自己的力量製造出來了。而且,企業還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動群眾廣泛開展了技術革新與技術革命,到1963年,他們自己製造的裝置增加到50多臺,全廠85%的操作實現了機械化、半自動化。
衛海鐵工廠的產品質量從此迅速提高。單片鋼板彈簧的壽命,從七八萬次提高到25萬次。1963年度全國鋼板彈簧質量評比,衛海鐵工廠產品的質量被評為先進。
當上先進之後,衛海鐵工廠沒有止步不前。工廠黨支部組織全廠職工學習毛澤東關於“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教導,職工們把自己的鋼板彈簧質量,跟國內最先進的長春第一汽車廠比,比出了6項差距;與世界先進水平比,差距更大。經過群眾的醞釀討論,工廠領導及時提出:在1964年內趕上長春第一汽車廠!
衛海鐵工廠的裝置經過幾年的技術革新與改造,雖然較之從前有了巨大的變化,但與長春第一汽車廠相比,畢竟還相差很遠。有人說,長春是“三新”,即現代化的廠房,現代化的裝置,第一流的技術隊伍。而衛海鐵工廠是“三老”,即廠房“老”,三分之二是蘆蓆棚;裝置“老”,絕大部分是土裝置;人也“老”,文化水平低。
小廠能不能趕上和超過大廠?“三老”能不能趕上和超過“三新”?衛海鐵工廠的職工們從學習大慶精神的過程中,看到了這種可能。職工們說:“大慶人頭頂青天,腳踏草原,憑著一股革命志氣,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了技術第一流的大油田。我們頭上還有蘆蓆棚,腳下還有煤渣地,條件比大慶好,為什麼趕不上長春?”大家分析:“三老”是趕長春的不利條件,但是也有有利方面:裝置是自制的土裝置,專用性強,工人使用熟悉;廠房破舊,可以激發自力更生的精神;老工人在舊社會受苦深,階級覺悟高。於是,衛海鐵工廠的職工提出:“頭頂蘆蓆棚,腳踏煤渣地,立下愚公志,三老趕三新。”
要消滅與長春的6個差距,關鍵在於製造“三機”:造出噴丸機;造出更高水平的卷耳機;造出一批新型的淬火機。
全廠抽調專人組成了造“三機”的攻關隊伍。“三機”的零部件上千,需要有加工裝置。廠裡沒有足夠的機床,他們趁兄弟廠休息的時候,借人家的裝置幹。試製新的機器,廠裡沒有合適的場所,他們把放廢料、堆煤的地方清理乾淨,搭個架子,拉上油布,就在油布棚下幹。大熱天,噴丸機機身像個烘箱,他們還是鑽進機身去鑿、去銼、去刮。颱風暴雨季節,一陣雨過,場地一片泥濘,大家還穿著套鞋繼續幹。有的零部件,是工人們用鑿子鑿、銼刀銼、手提砂輪磨,一點一滴“修”出來的。
1964年,“三機”製造出來了,衛海鐵工廠實現了“三老”趕“三新”的目標,趕上了長春第一汽車廠。這一年度全國鋼板彈簧質量評比,衛海鐵工廠又被評為全國新技術先進廠。
衛海鐵工廠在學大慶運動中注意學習大慶人敢於迎著困難上的勇氣和志氣。副廠長顧耀祖談起學大慶的體會時說:“不怕生產上一窮二白,就怕思想上一窮二白,沒有志氣。只要有志氣,即使沒機器,也可以造出機器來。如果沒志氣,即使有機器,也可能沒有多大作為。”他還說:“機器都是人造出來的,技術都是人去掌握的。外國人是一個腦袋兩隻手,我們也有一個腦袋兩隻手,只要有志氣,又肯下功夫,為什麼他們能幹出來的事,我們就不能幹出來呢?”
。 想看書來
第六章 全國處處有大慶
工業學大慶運動開始的時候,我國政治生活中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在這場運動中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從總體上看,當時對大慶的宣傳還比較客觀;對於各地學大慶的要求比較實事求是;對於各項工作的發動與佈置,大體上能夠結合各地的生產與自然環境的實際情況,強調要因地制宜。因而,學大慶的內容比較紮實,成就也是豐富多彩的。
當時,對於先進典型的宣傳還較少片面化、絕對化、神秘化的傾向,各地在學大慶運動中,十分強調要將大慶經驗與本地、本單位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要注意總結自己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樹立自己的“大慶”。
坐落在北部灣畔的北暮鹽場,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原來,這裡的鹽田總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生產落後,產量很低,最高年產量不過3000噸。解放後,生產有了發展,但企業的規模仍比較小。1964年,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