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他對每一篇報道都要由平均8�25個編輯插手而抱怨不已。在《紐約時報》,有3個編輯為每位作者提供服務。當薩姆·蔡爾(Sam Zell)接管論壇公司(Tribune pany)時,曾經請效率專家計算作者們到底創造了多少英寸的文字版面。這些可能只是膚淺的形式,但它們所揭示出的道理是: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改變的空間。事實上,這種改變正在到來,按部落格Papercuts的說法,在2008年的前10個月內,各家報紙已經解僱了12299名記者。一旦一份報紙的定位確定下來,顯而易見的是,它必須集中所有力量主攻一個目標。比如,對地方報紙來說,就應該致力於地方的報道。
大眾市場已死,微眾市場萬歲。報紙不應該僅僅製造一種大眾產品:一張報紙。部分報紙正在為定位更加準確、具體的利益、場所和社群推出新服務專案,比如地方運動會脫口秀,地方高爾夫雜誌,手機天氣預報,地方工作事務,父母指南等。這些產品不需要全部由公司來生產或擁有,它們可以由別人生產,由報紙負責發行與銷售。你服務的社群越多,你的效益就越好。小即新,小即大。(Small is the new big)
一流的組織。一張報紙應該像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那樣為它的社群提供服務。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通常具有這種能力。它們能對社群的知識進行組織,所以就能更好地組織自己。如今,要完成這些工作已有更多的工具可用。報紙可以建立各種平臺,在那裡,鄰里、城鎮、學校、俱樂部或興趣相同的人們可以共享他們的知識,編輯們可以從中獲取新聞資訊。一旦這個平臺建立起來,他們就應該遵循克雷格·紐馬克的忠告:讓開前進的道路。
警惕搖錢樹。報紙坐在它們的現金流上,仍然按兵不動,並且想象會有某些東西來挽救它們。這是不可能的!如今,報紙就要完蛋了。但是,社會對新聞的需求不僅不會隨之消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