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頁)
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展。
之所以說家樂福這些現代零售業態會對商業房地產產生巨大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它要求的面積非常大,從10000萬到40000萬平方米,第二它的發展非常迅速,每年開店數不斷增加,從以前的三四家到現在十幾家。專業店像蘇寧國美每年開店數已經上百家。第三它的覆蓋面非常寬,基本上是全國範圍進行擴張,至少是一個區域。而且它的發展從大的城市進入了中級城市,甚至一些三級城市。第四是這些商業巨頭本身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只有好的品牌才能跟房地產結合,它們可以帶動人氣,創造人氣;第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它能獨立創造區域性商業中心。它可以選擇的地方很多,不一定是成熟的商業區,很多是在居民密集的地區或者新的區域,這些新的區域給商業房地產開啟了贏利空間。
家樂福的地產經(4)
還有一個助推商業房地產興起的是這些商家的合作方式的變化。在國外,大的建材家居和賣場都是建在郊外,都是買地自建,就像家樂福這樣。在中國,儘管買地自建的回報率非常高,但畢竟還是少數,因為買地自建和開發過程很長,灰色領域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天津大沽路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絕大多數還是選擇了比較簡單的租賃形式。這種合作模式使商業開發成為了一種可能。再就是,對家樂福這樣的商家來說,畢竟做商業是老本行。家樂福曾考慮在中國建立一個房地產公司,但是出於各方面考慮還是放棄了。不過當前世界上也有這麼一種趨勢,就是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成立了它自己的物業開發公司,越來越多的投資人看中了零售商的物業,包括家樂福、麥德龍在內的零售巨頭都受到了來自股東們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其出售自身的物業,提高公司當年的盈利水平,從而提升二級市場的股價。商家是否應該專注商業還是也可以做商業房地產,在國外也是有非常激烈的爭論。如果商業併購的目的是為了物業,這是否脫離了商業的本質,在這個問題上也是有很大的爭論,最近幾次的併購都是有這個目的。但是不管怎樣,商業始終應該是零售商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就有商業資本進入中國了,但並沒有促使商業地產的興起。其原因就在於80年代進入中國零售領域的外資主要是港臺地區和日本的百貨公司,百貨商業面積也要得很大,它的品牌性也很強,但是它有一個非常致命的東西,那就是它對選址非常苛刻。百貨的擴張速度很慢,不像大賣場,而且選址總需要成熟商區,並不能創造商圈,所有這些都無法激發房地產多大的興趣。
商業地產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5年至1999年,對於家樂福這些國際商家來說,到了中國沒有現成的經驗去參考,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中國顧客的消費習慣和國外不一樣,再加上中國的地域差別很大,北京和上海不一樣的,跑到重慶就更不一樣了。選址方式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法國的家樂福可以在周圍渺無人煙的地方開店,要拿國內的標準來看,簡直不相信在那裡建起來的賣場可以生存下去。還有,中國各類基礎資料不全,投資分析和銷售額預估非常難做。這個階段是商家選址很迷茫的階段。因為商家的標準還沒有定,需要大量磨合,造成了開發商、業主和商家之間的大量矛盾。那時候的特點是符合要求的物業非常稀少,基本上不存在成熟的商業物業開發商。那時候的開發商大多以住宅開發為主。就是有一些商業物業主要也是按百貨店的要求建的。百貨店設計上肯定需要比較花哨一點,而現代商業一般需要大開間,好規劃的。所以那時候找符合要求的商業物業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就只有用工廠的廠房改造,或乾脆買地自己建。
現在所處的是第二階段,也就是2000年到現在,這個階段商家的擴張速度越來越快。規範的企業建立了各種各樣的選址和建築結構標準。這些標準也是經過多少年在中國發展後慢慢成形的。包括商家內部發展體系的組織機構也逐步健全,它的決策流程、市場調研、銷售額預估等一整套方法也基本具備了,包括租金水平該定多少也有可參考的標的。有標準比沒標準要好多了,至少開發商大概知道商家需要什麼東西。當然,各種標準在完善的過程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現在場地越來越難找,符合商家需求的更少。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家不得不對物業的標準不斷進行修改,這是商家對商業物業供應狀況被迫作出的適應性調整。這個階段,發展商開始對商業業態有所瞭解,雙方磨合有了長足進步。這階段開始出現了一些專門滿足現代商業需求的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