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來歷。和嘉公主乃是乾隆帝的第四個女兒,16歲時下嫁長期擔任首席軍機大臣的傅恆的二兒子福隆安,而福隆安的弟弟即大名鼎鼎的福康安。1898年11月,公主府經內務府略加修葺擴建後,被作為大學堂校舍正式移交管學大臣孫家鼐。當時校舍南北60丈(200米),東西40丈(約133米),共計修復房屋340餘間,新建130餘間,還新建了近代教學樓。
光緒末年,為了改善教學環境,清政府在京師大學堂東邊一處叫沙灘的地方,另撥了一塊800多平方丈(近9000平方米)的空地給大學堂,以增建校舍。1905年,先期建設的操場完工,京師大學堂還在這裡舉行了我國第一次大###動會。1912年2月,袁世凱任命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但當1912年3月嚴復到任時,學堂卻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沒有學生,教師無課可上,只有一些職員還在上班,經費也所剩無幾。為了讓學校能夠開學,嚴復不得不設法向俄國道勝銀行借款。1912年5月,民國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下令改京師大學堂為北京大學,任命原大學堂總監督嚴復為第一任校長。嚴復任校長時,學生僅有百餘人,教師有數十人。嚴復力圖進行一些改革,如將原有的經科合併到文科,各科的監督儘量用出洋留學的優秀人才,積極推行外語會話,很多課程都用外語講授。但因時局動盪,經費匱乏,改革無法進行下去。同年7月,###竟因辦學經費困難而下令停辦北京大學,在遭到全校師生的強烈反對後,才撤消決定。同年10月,嚴復被迫辭職。此後幾年的時間裡,北京大學又換了幾任校長,但大都為時代所侷限,無法做出較大成績。
由於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校於1916年向比利時借款,決定在沙灘的學校操場上新建校舍。1918年8月,一座4層、有200餘間房子的紅磚樓落成,這就是著名的北京大學紅樓。紅樓原計劃作學生宿舍,落成後又改為文科教室和圖書館,併成為北京大學一院。當時的北京大學分為三院:一院即為沙灘紅樓,是文科所在地,又稱文學院,有國文、哲學、歷史、英文四系;二院在景山東街,即原來的京師大學堂,是理科所在地,又稱理學院,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系;三院在北河沿,是原來清末的譯學館,為法科所在地,又稱法學院。這種三院並存的局面一直維持到1949年。
北京大學(2)
蔡元培開創北大輝煌
1917年初,民國政府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從此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時代。蔡元培到校的第一天,當校工在門口列隊向他恭恭敬敬地行禮時,他忙脫帽莊重地回鞠一躬,一反歷任校長不予理睬的慣例。他在就職演說中,一再向學生指出:入大學是為研究學問,不是為當官發財。當時,北京大學存有不少舊時代的不良校風,至今都傳為笑談。據說,一些有錢的學生還保留了前清“老爺”式舊習,上學也帶著僕人。有笑話說,一些官宦子弟上體育課時,教員必須畢恭畢敬地喊“老爺,向右轉”,“老爺,向左轉”!蔡元培到任後,厲行改革,努力革除了一些舊習氣。在用人方面,蔡元培用西方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取代學校原有的一些封建習俗。他先後請來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錢玄同、劉半農、魯迅等知名學者為教師,使北京大學成為中國新文化、新思想的發源地。蔡元培所提倡的“相容幷蓄,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等思想,也奠定了北京大學的學術地位。
在蔡元培時期,北京大學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歷史,成為當時中國進步運動和革命運動的一箇中心。當時的北京大學不僅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是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策源地,還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最初基地。中國共產黨在北方的第一個支部就是在北京大學建立的,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曾在北京大學學習過或任過職。可以說,在中國近現代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像北京大學那樣對歷史程序產生過如此重要影響,為中國的革命和進步事業做出過如此重大的貢獻。
在戰火中洗禮
由於近代中國動盪的社會環境,北京大學在1949年前的發展也經歷了多次曲折。1927年,當奉系軍閥張作霖統治北京時,曾悍然決定取消北京大學,而將北京的9所國立學校合併,成立所謂的京師大學校,先後派胡仁源、秦汾為校長。不久,當國民黨佔領北京後,又一度將京師大學校改為國立中華大學,由蔡元培任校長。不久,民國政府又議定實行大學區制,改北京地名為北平,故改國立中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