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txt小說上傳分享
清華大學(3)
大家英才
清華大學素以治學嚴謹而著稱,其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都很高。建校近百年來,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學術大師和各界英才,如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蓀、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洪深、曹禺、金嶽霖、王力、陳岱孫、錢鍾書、費孝通、吳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馬寅初、陳寅恪、熊慶來、華羅庚、茅以升、吳有訓、錢學森、張光鬥、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等,更是享譽海內外;在“兩彈一星”元勳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功勳校長
周自齊:1911年—1912年;
周詒春:1913年—1918年;
羅家倫:1928年—1930年;
梅貽琦:1931年—1948年(1938年—1946年任西南聯大常務會主席);
馮友蘭:1948年—1949年;
彭珮雲:1949年—1950年;
葉企孫:1949年—1952年;
蔣南翔:1952年—1966年。
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北京大學(1)
綜合評估
名氣指數:★★★★★
實力指數:★★★★★
發展指數:★★★★★
歷史淵源
誕生於維新之際
在中國,提起北京大學,絕對是家喻戶曉。在世界上,北京大學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然而對於北大的歷史淵源,非常瞭解的人就不是很多了。許多人籠統地認為,今天的北京大學,就是清末的京師大學堂發展而來的。其實,從淵源上看,現在的北京大學實際上是以解放前的國立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為主體組成的。對於北京大學的歷史,我們後人都很有必要了解。因為像北京大學這樣代表中國大學形象的學府,其真實而具體的歷史是很有代表意義的。
國立北京大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62年。當時,清政府為了培養外交人才,在北京成立了同文館。1896年,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設的強學會的基礎上,朝廷又成立了一個名為官書局的機構。也就是在這一年的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在給清政府的奏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京師設立大學堂。在維新派的影響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並在詔書中強調尤其應該首先建立京師大學堂。於是,維新派領導人梁啟超在考察了日本等國的學制後,親自草擬了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並用,觀其會通”的辦學方針,還規定“各省學堂皆歸大學堂統轄”。按照這一規劃,京師大學堂不僅是全國的最高學府,還將是全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1898年5月,朝廷下令將官書局、同文館合併,正式成立京師大學堂。為了表示重視,光緒特派自己的老師、吏部尚書孫家鼐為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從以上情形可以看出,京師大學堂儘管誕生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風雨飄搖的末期,但無疑屬於改革維新、興學圖強的產物。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它的成立也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全面興起的標誌。儘管戊戌變法運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宣告失敗,其新政措施也被頑固的慈禧太后幾乎全部廢除,但幸運的是,京師大學堂卻得以保留下來。
1898年12月17日(這一天便成為北京大學解放前的校慶日),京師大學堂宣告正式開學,當時有學生近百人,負責主持校務的是管學大臣張百熙。這一時期的京師大學堂除開設仕學館、師範館以及附設中小學外,同文館也併入其中。1903年5月,同文館改成譯書館,於同年8月正式招生開學。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因遭受嚴重破壞,一度陷入停頓,直到1902年12月才恢復。
京師大學堂早期的校址在馬神廟(今北京市景山東街)、沙灘(故宮東北)、紅樓(位於今北京市五四大街29號)等處。當時,由於時間緊迫,負責大學堂建設工程事務的慶親王奕勖和禮部尚書許應騤臨時選擇了馬神廟的和嘉公主府作為校址,在由內務府負責修葺後使用,最終光緒皇帝批准了這個選址方案。說起和嘉公主府,也是很